近兩年來,銀行理財和備受關注的「寶寶類」理財收益整體走低數據顯示,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自2018年3月以來已連續21個月下跌,11月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創2016年12月以來最低水平。
2018年年初,天弘餘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超過4%;今年1月,這一數字約為2.6%;而到今年年底,天弘餘額寶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經低至約2.35%。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今年以來,為配合資管新規的轉型要求、引導資金成本下行,監管機構對過高收益的違規保本理財產品、假結構性存款等進行了清理,這也影響了理財產品的收益率。
截至 2019 年 6 月末,全國共有 384 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存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共存續 4.7 萬隻,存續餘額 22.18 萬億元,產品餘額近兩年基本保持穩定。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在季度內呈現「前高后低」的變化趨勢。
目前國有大型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為 8.13 萬億元,同比增長 3.77%,市場占比 36.68%;全國性股份制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為 9.08 萬億元,同比增長 7.53%,市場占比 40.94%。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中小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餘額雖有增長,但是市場占比低,並非主流。
在大資管行業提倡產品淨值化的背景下,銀行理財轉型步伐加速。截至2019年6月末,淨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為7.89萬億元,同比增長4.3萬億元,增幅達118.33%。2019年上半年,淨值型產品累計募集金額21.82萬億元,同比增長86.39%,增幅為 86.39%。
截至 2019 年 6 月末,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為 16.19 萬億元,占全部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 72.99%;混合類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為 5.92 萬億元,占比為 26.68%;權益類理財產品占比為 0.32%,而商品及衍生品類理財產品占比較少。
另一方面,同業理財呈現規模與占比「雙降」趨勢。今年上半年,同業理財存續餘額0.99萬億元,同比減少0.77萬億元;占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4.45%,較2017年初的23%下降逾18個百分點,「資金空轉」現象明顯減少。
從理財產品期限來看,整體呈現期限增加趨勢。2019年上半年,新發行封閉式非保本理財產品加權平均期限為185天,同比增加約47天。期限在3個月(含)以下的封閉式非保本理財產品餘額為0.52萬億元,同比減少0.37萬億元。
更多理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理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