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銀行內控出現問題 銀票理財收益高銀行理財一倍

銀行內控出現問題 銀票理財收益高銀行理財一倍

2016-01-01 09:53:22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據小編了解到,近日,市場熱炒的農行票據案正在持續發酵。一直以來,銀行票據因為良好的銀行背書受到投資者的追捧,人們一度將銀行票據理財與零風險畫上了等號。然而事實上,票據理財雖然信用等級較高,但平颱風險和銀行風險共存。

理財

  此外,銀行票據理財的超高收益同樣是吸引投資者的法寶,本報記者瀏覽多家網際網路金融平台發現,銀票理財的收益多在7%左右,高出傳統銀行理財近一倍,京東小銀票的理財收益率雖然從今年的6.00%左右降至4.5%,但此類票據理財的年化收益在市場上仍然具有較強競爭力。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末,金融機構票據融資規模為4.64萬億元人民幣,占各項貸款總額的比例接近5%。

  真假紙票

  目前,購買銀行票據理財的渠道大約有3個,成交量最大的是電商旗下的票據理財業務,例如京東的小銀票和蘇寧理財頻道上推出的名為「財運通」的票據理財產品,第二類是專門從事票據理財的網站,例如金銀貓等,第三類是傳統的P2P平台上,票據理財作為其中的一大投資種類。

  與去年不同,今年銀行系的P2P大多減少或者取消了銀行票據理財這個門類,例如民生易貸的產品列表中,已經再難看到銀行票據理財的身影,國開行旗下的開鑫貸的產品表中也只有商票的項目。

  按照票據理財平台的說法,銀行承兌匯票是金融機構背書的優質資產,被廣泛應用在支付結算領域,網際網路票據理財則是以銀票為質押物的理財方式。也正是由於銀行良好的信用背書,票據理財才能大行其道,然而,這其中的風險卻不被大部分人所知曉。

  工行票據營業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票據分為紙票和電票,就相當於人們生活中的現金和銀行卡,理財平台上出具的抵押物上所展示的都是紙票,這需要專業人士進行鑑別,一般老百姓是無法辨別的。

  此外,票據還有背書風險。有的票據正面明確標有「不得轉讓」,這樣的票據是不能進行背書轉讓的。另外,票據的背書是有限制的,並且背書的形式必須合規。背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主要有三個,首先背書籤章瑕疵,就是說背書人沒有簽上自己的法人章、財務章,此外,匯票有時候可能會出現多次背書,因此,就必須附上粘單,為保障背書的有效性,必須在粘單上加蓋騎縫章。所謂騎縫章是指一個章同時出現在兩頁紙上,兩頁紙進行拼接恰好就是一個完整的章印,最後一個容易忽視的問題是背書必須連續,就是說前一手的被背書人,必須是後一手的背書人,背書不連續的話,承兌人可以拒絕付款。

  以上這些專業的知識老百姓並不具備,因此很容易被假票或者問題票所迷惑。

  超高收益哪裡來

  根據本報記者瀏覽多家銀行票據理財平台,超高的收益讓人咋舌。在某平台的網站上,銀企眾盈產品中,投資期限在3個月到6個月的產品,產品收益竟然高達7.30%以上,而在其他平台上,票據理財產品高於8.00%的收益也並不鮮見。

  然而,此時傳統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卻仍在低位徘徊,根據銀率網數據,上周發行的867款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投資期限為120天。其中,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累計發售819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19%,環比下降0.06個百分點。由此計算,票據理財產品的收益已經接近傳統理財產品一倍。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銀行票據貼現的實際價格也與8.00%相差甚遠,根據中國票據網實時數據,6個月的國有股份制銀行承兌匯票的貼現利率一直維持在2.80%左右,近期因為票據大案事件的發酵,國有股份制背景銀行的票面利率有所上升,但是仍然沒有超過4.0%,也就是說按照票據的實際收益,僅僅為票據理財平台給出的一半。

  某網際網路金融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這種平台一大部分都是依靠平台補貼,8.00%的收益率有一部分是平台補貼而來。事實上,這種補貼只能是短期吸引投資者的方式,並不能長久。

  銀行內控出現問題

  農行的票據大案仍未水落石出,銀行的內控機制卻已經是問題重重。在銀行業協會最新發布的《銀行家調查報告》指出,銀行人員的操作風險應當特別給與關注。

  調查顯示,有66.3%和60.6%的銀行家認為銀行業內關鍵人員流失和銀行內部人員越權行為是2015年銀行業面臨的最主要的操作風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也認為,銀行業的近些年來,員工的越權行為導致了近期一些事件的發生。

  在內控體系建設健全的調查中,僅有52%的銀行家認為已經建立了內部控制體系,但仍需完善,這一指標已經連續3年下降,在2014年,有六成的銀行家認為銀行的內控體系已經建立。

  銀行業協會認為,2015年以來,內部員工違紀違規或者內外勾結導致的案件數量有所抬頭,雖然各家銀行紛紛採取措施以加強自身的內部控制,但並未從根本上杜絕或者遏制內部違規案件的發生。

  銀行家普遍認為制度執行不嚴、合規管理存在薄弱環節是最近內部案件數量增多的原因,占比高達82.4%。56.7%的銀行家認為監督檢查有效性需要進一步提高。

更多理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理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