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糧食產量有望保持穩定,2022年我國農資價格不斷高度上升。當下,面對全球能源和糧食價格上漲,導致多國通脹水平居高不下並出現嚴重的糧食危機。國際市場糧食價格下跌將對我國農產品進口以及穩定國內供應帶來積極影響,目前多國政府正努力填補糧食供應缺口,緩解供需緊張局面。
大暑近、農事忙。當前各地正有序推進夏種夏管,全力奪取全年糧食和農業豐收。7月20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2022年上半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表示,2022年夏糧小麥實現增產,全年糧食豐收有基礎。
農業農村部堅持把確保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作為底線任務,以超常超強的力度,推動各項措施落實落地,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夏糧產量創歷史新高。夏糧生產雖然經受了去年罕見秋汛、新冠肺炎疫情散發、農資價格上漲等多重考驗,但依然在去年高基數上再奪豐收。夏糧產量2948億斤、增加28.7億斤,其中,小麥產量2715億斤、增加25.7億斤,優質專用品種占比38.5%、提高1.2個百分點。夏糧小麥增產豐收成為上半年三農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亮點。
早稻及秋糧豐收基礎較好。預計早稻面積穩中有增,目前收穫過六成、豐收在望。秋糧面積超過13億畝,長勢總體正常。大豆油料擴種成效明顯。夏收油菜籽實現「三增」,面積超過1億畝,單產創歷史新高,產量是6年來增加最多的一年。落實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1500多萬畝,預計大豆面積增加較多,這將是2022年農業生產的又一個亮點。
上半年我國重點糧食品種供應充足,價格總體波動幅度不大。1-6月「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為127.96,同比升高2.49個點,2022年上半年食品價格同比下降0.4%,影響CPI下降約0.08個百分點。
儘管上半年我國農產品市場在國內和國際都面臨著一些風險挑戰,但農產品供應保持了量足價穩的態勢。從國內生產來看,夏糧再獲豐收,秋糧面積穩中有增、長勢良好,大豆油料擴種等諸多有利因素均為穩產保供打下堅實的基礎。從國際糧食進口看,1-6月累計進口糧食7978.2萬噸,同比下降5.4%。隨著國際糧價下跌,糧食進口成本縮減,預計下半年國內糧食進口將穩中有增。近期,國際市場糧食價格下跌將對我國農產品進口以及穩定國內供應帶來積極影響。
據2022-2027年中國糧食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近期國際糧價下跌開始於6月,CBOT小麥等多種農產品價格劇烈下滑,小麥價格創下了四個月來的新低,而玉米和大豆則處於過去五個月的最低水平。7月以來,國際糧食價格仍延續下跌趨勢,小麥、玉米、大豆、稻米紛紛在七月初跌出年內新低。7月5日,美玉米創下571美分/蒲式耳的年內新低價格,較年內高點下跌30.75%,年內漲幅由正轉負。7月6日,CBOT小麥盤內最低800.75美分/蒲式耳,跌至6個月新低。受俄烏衝突影響,美國小麥年內漲幅曾高達65%,當前美國小麥年內漲幅僅剩5.74%,基本回到年前水平。美國大豆同樣在7月5日跌至年內新低1304美分/蒲式耳,較年內高點下跌26.91%,同樣回到年前水平。以棕櫚油為代表的油脂系下跌更是慘烈,7月6日BMD棕櫚油期貨下跌至3735,觸及近一年低點,較年內高點已下跌47.95%。
全球糧食價格下跌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全球貨幣緊縮抑制了糧價上漲勢頭。新冠疫情發生後,世界主要經濟體都紛紛制定了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尤其是美國等發達經濟體更是實行了無限量寬鬆的貨幣政策,流動性過剩推高了物價水平並加劇了全球通脹的風險,導致糧食和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高漲。面臨通脹的風險,今年以來,各國逐步實行了退出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6月16日美聯儲宣布加息,將基準利率上調75個基點,加息幅度為1994年以來最大。市場對美聯儲加息抑制需求的預期達成了一致,大宗商品尤其是糧食價格隨之下跌。二是全球糧食供應逐漸增長,供給緊張的局勢逐步緩解。隨著北半球夏糧豐收,以及主要糧食大國增加了耕種和供應,全球糧食供給緊張的環境不斷緩和。6月末,隨著美國玉米種植面積的增加,玉米再度成為美國的頭號作物,庫存同比增長6%,當晚美玉米價格下跌近5%。7月12日美國農業部發布7月份農產品供需報告,玉米庫存量的上調遠高於市場預期,導致利空因素再次增加,市場上看弱糧價的預期更加堅固。
與震盪的國際糧價形成鮮明對比,我國國內糧食市場價格2022年以來一直都較為穩定。面臨緊張的國際市場,上半年我國全力穩定糧食生產,強化蔬菜產銷銜接,重視民生商品的保供穩價。2022年全國夏糧播種面積3.98億畝,增長0.3%,連續兩年實現增長。夏收小麥產量高、品質好,生豬產能總體合理充裕,近期能繁母豬存欄還在進一步增加,牛羊禽蛋和蔬菜水果生產正常、供給充足,保供穩價具有堅實基礎。
面對上半年跌宕起伏的農產品國際市場,我們糧食進出口貿易穩定。據海關統計,2022年上半年我國糧食作物累計進口數量為7978.2萬噸,同比下降5.4%,進口金額424.3億美元,同比增長17.8%,出現了進口數量下降但價值上漲的形勢。其中,大豆累計進口數量4628.4萬噸,同比下降5.4%,進口金額300.7億美元,同比增長18.4%。上半年整體出口糧食作物數量137.6萬噸,同比下降18.6%,出口金額8.4億美元,同比下降8.5%。整體來看,我國國內糧食供應穩定,對進口的依賴性程度有所下降,但由於糧食價格的上漲,進口成本卻進一步提升。俄烏衝突發生後,我國食品價格平均上漲1.4%左右,遠低於美歐國家7.5%至9.5%的漲幅。
下半年,預計國際糧食價格震盪的形勢將逐步走向平穩,糧食價格穩步回歸理性。下半年至2023年,預計全球大豆和玉米等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都將明顯增加,糧食價格或將進一步下行。國際糧價下降將對我國農產品進口和穩定我國糧食供應將產生積極影響。可以通過擴大糧食進口,調劑國內糧食供應,充實糧食儲備,增強國家糧食價格調控能力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對於用糧企業來說,進口糧價格下降可以降低成本,擴大企業的盈利空間,提高農產品和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此外,國際糧價下跌也會緩解上下游農產品和食品價格上漲的壓力,維護我國農產品市場的穩定。
糧食是食品原料之一,夏季糧食上市,全世界糧食價格上漲推高了各種食品的成本,2022年全球食品價格上漲過快。目前華北地區收購價格高於2021年,全世界糧食體系受到激烈衝擊,幾十個國家面臨不穩定狀態,數百萬人陷入貧困和飢餓的現狀。
以上就是糧食行業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更多糧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糧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