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行業動態與趨勢綜述
在能源結構深度調整與碳達峰目標驅動下,中國煤炭產業正經歷歷史性轉折。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原煤產量連續第四年刷新紀錄,但價格波動、利潤下滑及新能源替代提速的多重因素,推動行業加速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從供需格局到市場表現,煤炭行業的結構性調整已全面展開。
行業權威分析指出,基於能源需求與減排目標平衡測算,中國煤炭消費總量將在2028年左右進入「平台期」。這一階段並非單向下降的拐點,而是伴隨510年的波動調整。具體而言,到2035年甚至更晚時期,煤炭消費量才可能呈現顯著下降趨勢,這與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規模化發展進程密切相關。
2024全年原煤產量達47.8億噸(同比增長1.2%),進口量5.4億噸(+14.4%),出口量666萬噸(+49.1%)。儘管供應能力提升,市場供需寬鬆導致動力煤價格下行:秦皇島港5500大卡長協均價跌至701元/噸,同比下降1.8%,現貨價則下滑12%至862元/噸。煉焦煤市場同步承壓,山西呂梁主焦煤長協均價同比降3.7%至1977元/噸,陝西焦肥精煤價格全年跌幅達44.53%。
受價格下跌影響,2024年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營收降至3.16萬億元(11.1%),利潤總額6046.4億元同比減少22.2%,虧損面擴大至42%。A股主要煤企如中國神華、陝西煤業淨利潤均出現個位數下滑,印證了行業整體盈利壓力加劇的現實。
展望2025年,電煤消費預計保持增長態勢,煤電發電量增量約1000億千瓦時,帶動煤炭需求小幅上行。鋼鐵與建材行業用煤可能微降,化工領域需求則溫和提升。供應端方面,國內產量有望穩中有增,但進口量或同比下降,整體市場將維持供需平衡並逐步轉向寬鬆。
儘管2025年前兩月煤炭產量同比增長7.7%,但水電與風光發電的超預期增長(風電+10.4%、光伏+27.4%)疊加建材行業錯峰生產,導致煤炭需求短期回落。然而,長江流域汛期可能偏枯的氣象預測提示,下半年煤電補缺口的需求仍需警惕。
總結:轉型窗口期下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煤炭產業正站在「平台期」前的關鍵節點,產量增長、價格波動與利潤下滑交織,折射出能源結構調整的深層邏輯。在2030年碳達峰目標倒逼下,「十五五」至「十六五」期間行業將加速從規模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通過技術革新與產業鏈升級實現綠色轉型。短期供需寬鬆雖為轉型爭取了緩衝空間,但長期來看,唯有主動擁抱新能源替代、深挖低碳利用潛力,才能在碳中和時代重塑產業競爭力。
更多煤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煤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