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全鏈條自主可控系統亮相消博會
在人工智慧與生物醫學交叉領域的全球競爭中,我國科研團隊正加速打破關鍵技術瓶頸。作為未來醫療和智能科技的重要方向,植入式腦機接口(BCI)的突破性進展不僅關乎疾病治療創新,更標誌著國家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的話語權提升。海南大學在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集中展示的系列成果,正是這一戰略領域的關鍵里程碑。
海南大學研發團隊成功攻克植入式腦機接口核心技術,形成覆蓋信號採集、處理與調控的完整解決方案。通過自主研發的專用晶片和系統平台,我國首次實現了從底層硬體到應用算法的完全自主可控。這一突破性成果在消博會期間引發廣泛關注,標誌著中國科學家在全球神經工程領域邁入第一梯隊。
科研團隊針對不同應用場景開發出性能領先的系列晶片:
1. SXR128S4高通量神經信號採集及刺激晶片,具備多通道同步處理能力,顯著提升腦電信號的精準捕捉;
2. SXS32高自由度神經調控晶片,通過智能算法實現毫秒級響應,為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提供新可能;
3. SXWD60低功耗無線傳輸晶片,突破傳統植入設備續航瓶頸,在保障數據實時性的同時延長使用周期。
這些核心組件形成技術閉環,其綜合性能指標與國際頂尖產品比肩而立,徹底扭轉了我國在該領域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
此次發布的神經信號調控系統和定位系統,將為帕金森病、脊髓損傷等重大疾病的治療帶來革命性變革。通過晶片的高精度時空控制,醫生可精準調節腦內異常電信號,同時無線傳輸技術讓患者擺脫傳統有線設備限制。全鏈條自主技術體系不僅降低了臨床應用成本,更為開展大規模人群研究奠定了基礎。
海南大學此次突破性成果的展示,展現了我國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創新實力。從晶片設計到系統集成的完整技術棧,為腦科學研究提供了國產化解決方案。隨著這些核心技術向臨床轉化加速,未來將推動更多神經調控療法落地應用,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實施。
這場消博會的科技盛宴上,海南大學用"中國芯"改寫腦機接口的競爭版圖。當高通量採集、智能調控與無線傳輸形成技術共振時,不僅重塑了我國在高端醫療設備領域的國際地位,更為人類探索大腦奧秘開闢了新路徑。從實驗室到手術室的創新鏈條正在加速延伸,標誌著中國科學家正以硬核科技書寫神經工程的新篇章。
更多晶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晶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