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生豬市場在經歷持續下跌後,意外迎來價格反彈。截至4月22日,國內外三元生豬出欄均價為15.06元/公斤,較4月3日的低點上漲近3%。這一現象與市場此前的悲觀預期形成鮮明對比。儘管短期內二次育肥和養殖端出欄節奏放緩支撐了價格上漲,但中長期來看,生豬市場供需寬鬆的格局並未改變,價格反彈的持續性仍面臨挑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生豬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近期生豬價格的上漲主要受到二次育肥熱度提升和養殖端出欄節奏放緩的影響。進入4月後,市場上二次育肥操作明顯增加,部分豬源被截留,導致流向屠宰端的生豬數量減少,從而推高了價格。截至4月21日,監測數據顯示,樣本企業周度二次育肥量為74440頭,占生豬周度出欄量的34.09%。此外,養殖端出欄節奏變慢,交易均重持續上升,截至4月17日,樣本企業生豬交易均重為126公斤,同比增加1.93公斤。這些因素共同支撐了生豬價格的短期反彈。
季節性消費需求的增加也是推動生豬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3月底,國內生鮮食品價格出現共振上漲,其中牛肉價格領漲,減輕了生豬價格的邊際下跌壓力。此外,2月以來外盤基礎農產品價格見底,以及關稅措施的加碼,導致生豬市場遠端養殖成本預期抬升,進一步支撐了價格。豬肉進口量下降以及國內整體凍品庫存處於偏低水平,也為生豬價格的季節性反彈創造了條件。
儘管短期內生豬價格出現反彈,但中長期來看,生豬市場供需寬鬆的格局並未改變。從供給端看,當前養殖端存有縮量挺價操作,疊加二次育肥截留部分豬源,造成短期市場供給收緊。然而,隨著標豬與肥豬之間價差的逐步修復,二次育肥補欄意願可能受到抑制,且壓欄和二次育肥導致供給後置,將給中期市場供應施加壓力。從需求端來看,目前處於清明與「五一」之間的消費空窗期,居民需求表現不佳,屠企維持壓價採購策略。
展望後市,短期來看,生豬現貨價格堅挺是一種以時間換空間的表現,越堅挺則越累庫,對應後續壓力愈甚。中長期來看,生豬的價格仍具有強趨勢性,即圍繞能繁母豬存欄、仔豬出生、育肥成活率、母豬淘汰等指標進行。當下的數據及行業利潤表現並未出現扭轉信號,結合體重所對應的庫存來看,2025年我國生豬市場仍處供應趨於過剩的格局中。當前在成本端等因素支撐下,市場看漲情緒偏強,推動短期生豬價格出現低位反彈。不過,中期來看,供需偏寬鬆格局將限制此輪價格反彈的持續性。生豬市場行情最終將回歸供需基本面主導,價格仍有回落壓力。
總結
近期生豬價格的反彈主要受到二次育肥熱度提升、養殖端出欄節奏放緩以及季節性消費需求增加的推動。然而,中長期來看,生豬市場供需寬鬆的格局並未改變,價格反彈的持續性仍面臨挑戰。未來,生豬市場行情將回歸供需基本面主導,價格仍有回落壓力。
更多生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生豬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