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外賣市場風雲再起:京東的戰略布局與挑戰

外賣市場風雲再起:京東的戰略布局與挑戰

2025-04-27 10:20:38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外賣市場再次成為網際網路巨頭爭奪的焦點。隨著美團和餓了麼的持續深耕,這一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然而,京東的入局為市場帶來了新的變數。作為中國電商領域的巨頭,京東在外賣市場的布局不僅是對其現有業務的補充,更是對流量增長和用戶活躍度提升的戰略性嘗試。本文將從多個維度分析京東在外賣市場的戰略意圖、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

  一、京東進軍外賣市場的戰略意圖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外賣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京東在外賣領域的布局,與其當前面臨的業務困境密切相關。國內電商市場主要由七大平台主導,包括淘寶、京東、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紅書以及微信視頻號。這些平台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流量增量的獲取難度顯著加大。京東的短板在於流量較少,且日活躍用戶(DAU)遠低於月活躍用戶(MAU),這意味著其工具屬性更強,用戶和流量更多依賴存量運營。為了應對這一問題,京東重新啟動了此前被擱置的外賣、出行以及共享充電寶等業務,旨在通過拓展新的流量入口來提升整體流速和用戶活躍度。

  二、京東外賣的命運軌跡

  根據管理層的規劃,京東對外賣項目設定了兩年的考核周期。第一年重點在於模型落地及直營城市基建的搭建,這一階段相對容易達標;第二年的考核重點則集中在訂單量和交易規模上,要求通過燒錢策略搶占市場份額。如果未能達到預期目標,京東可能會調整資源投入力度甚至終止項目。電商平台運營外賣業務的最大難點在於撬動消費者心智。在美團、餓了麼等平台深耕十餘年的背景下,大多數消費者已經形成固定認知,要改變這一行為習慣需要付出巨大代價。

  三、京東外賣的訂單量與業務進展

  美團的日訂單量達到六七千萬,而京東目前的訂單量約為500600萬,其中還包括咖啡、茶飲、甜點等品類,實際餐飲訂單量大約只有一半左右。京東外賣的訂單品類結構主要分為三類:茶飲、簡餐和工作餐、以及以家庭餐為主的火鍋和團餐。客單價方面,茶飲類大約在20元左右,簡餐類與美團差不多,基本在45到50元之間,火鍋類則能達到80元左右。當前茶飲類的增速明顯放緩,但從日常外賣需求來看,餐食類的需求肯定高於茶飲類,所以現在餐食類的占比在提升。

  四、騎手端的規模與挑戰

  目前京東全國範圍內接單過外賣訂單的騎手約有9萬人。這些騎手中,有一部分是通過京東從3月份開始的騎手基地計劃吸引來的。例如,原本是京東眾包騎手或從事同城零售即時配送業務的騎手,在完成第一單外賣訂單後可獲得20元的首單激勵。3月下旬又推出了前三單每單20元的持續激勵。這些激勵措施吸引了大量騎手參與,但其中不少人只是為了獲取激勵,並非專職騎手。專職騎手的比例約占15%,即約1.3萬人。這部分人群主要是從京東物流轉崗過來的,現階段大部分仍處於試用期。

  五、C端流量的挖掘空間

  目前,原美團系高管與京東零售體系的產品運營團隊存在分歧。原美團系負責外賣業務的團隊建議將原來的「京東到家」埠升級為「京東生活」,用於展示本地生活、到店到家、外賣等業務的二級入口。然而,原管理團隊不太同意直接改變埠用途。目前京東外賣訂單約90%來自主站頁面,用戶通過首頁跳轉到生活服務或滿足人頁面下單。現階段,京東主站頂部的「秒送」頁面增加了一個紅色字體的「外賣」標識,作為過渡方案,預計618之前不會對產品頁面進行改動。

  六、C端、履約端及商戶端的發展狀態

  從商家視角來看,剔除咖啡、茶飲等品類後,餐食門店數量約為34萬家,其中包括單個品牌擁有多家門店的情況。現階段門店拓展速度有所放緩,主要原因是京東對服務商的激勵方式進行了調整,由原來的簽約門店激勵改為有效活躍門店激勵,同時對門店訂單數和評分有明確要求。這種調整旨在控制餐飲門店的品質,而非單純追求數量。從用戶端來看,京東外賣的入口較深,主要在首頁的小格子和秒送頻道的一級入口,但隨著輿論戰的升級,DAU起的很快,現在這個點上其實並不是最大的瓶頸。

  七、京東外賣日均單量快速增長帶來的挑戰

  從京東操盤外賣業務的角度來看,有一個關鍵點需要前置說明。現階段,無論是京東零售管理層還是前美團的職業經理人,都有意控制訂單衝量。例如,在二季度618期間,外賣喊出的目標是訂單峰值達到300萬單,但這一目標實際上較為保守,據說早已實現了,所以我們也看到了補貼在下調控速的跡象。此外,餐飲頁面產品設計存在問題。服務商反饋稱,商家在搬運美團套餐並設置後台SKU時,產品端存在諸多問題,例如無法選擇菜品組合、無法贈送小菜、無法設置配送半徑等。這些問題影響了商家設置秒殺套餐和營銷活動的效率。

  八、外賣對即時零售與核心電商業務的協同效應

  根據近一個月數據,3月和4月京東未有大型促銷活動。高頻訂外賣用戶(每周至少兩單以上)訪問次數確有提升,用戶直接進入外賣模塊尋找餐廳,但平均停留時間約2至2分半。單次外賣下單行為未顯示高頻用戶有其他電商瀏覽行為,例如下單後瀏覽鞋子等商品,用戶行為主要集中在領券和查看騎手配送距離。那麼後續京東外賣在聯動老業務方面可能會有怎樣的玩法呢?京東之前推出過百億補貼和9.9元包郵低價專區,接下來外賣用戶在完成訂單後,可以通過評價頁面獲得商品滿減券。這些優惠券主要針對百億補貼或9.9元包郵專區的商品,旨在吸引用戶進一步消費。

  九、單均虧損與短期能承受的虧損力度

  現在的數據變化很快,前兩個月和現在差距很大,而且還有一些髒數據未及時清理。當前客單價大約在50元左右與美團基本持平或略高,因為部分商家原價比美團高一些,京東目前議價權還不強。整體訂單維度的虧損率大約是12%,也就是每單平均虧損6元左右(不包括京東在其他平台如微信的投流)。其中約60%用於商品補貼,40%用於運費補貼。基本上只有流水,沒有實際收入(沒有佣金收入)。目前這個單量增速和補貼情況下,補貼總額會是個天量數字,那後續補貼力度會減少嗎?補貼結構確實不健康,所有補貼都由平台承擔。正常情況下,補貼應為綜合補貼,包括平台、商家和品牌方的補貼,且分為商品和運費補貼。現在所有補貼都由平台承擔,壓力很大。後續肯定會逐步引導部分補貼由門店和品牌方承擔,這是更合理的做法。

  十、補貼的局限性與市場策略

  補貼對用戶更有效的主要是量大品類:一類是茶飲類,補貼後到手價可能直接變成個位數比如幾元錢,用戶對性價比的感知很強;另一類是簡餐和工作餐,這類有很強的剛需,如果價格低一些,用戶感知也很明顯。火鍋、家庭餐類相對來說補貼效果弱一些,因為本身價格較高,哪怕減十元、二十元,對用戶決策影響不大。現在的補貼主要是通用券,操作比較粗糙,如果精準投放專項券可能精準度會更好。但如果把補貼引導到茶飲類,客戶價值點較低,容易吸引大量「羊毛黨」。如果引導到火鍋或簡餐,可能會帶來更多跨品類交易,需要進一步測試。

  總結

  京東在外賣市場的布局,無疑為其帶來了新的增長機會,但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從戰略意圖到具體執行,京東需要在多個維度上進行精細化的運營和調整。補貼雖然能夠短期內帶來訂單量的增長,但長期來看,如何通過差異化的定位和全鏈路的效率提升來改變用戶心智,才是京東在外賣市場站穩腳跟的關鍵。未來,京東能否在外賣市場實現突破,將取決於其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自己的獨特優勢,並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更多外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外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外賣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