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半導體技術的不斷進步,晶片設計正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Chiplet技術作為未來算力系統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上個月底,我參加了多場與3DIC和先進封裝相關的會議,國內設計界對EDA工具的呼聲此起彼伏。本文將分享從設計視角出發,對於Chiplet工具的真實需求,並探討其在晶片設計中的應用與挑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晶片行業市場供需及重點企業投資評估研究分析報告》指出,在3DIC中,架構設計是對SoC直接重構的方法。傳統2D SoC設計以處理器為核心單元,擺放各種IP,隨後進行電源規劃、總線、SerDes、PLL、時鐘等設計。然而,到了3DIC,設計從x、y平面擴展到x、y、z三維空間,垂直方向有了上下Die的堆疊。這種轉變要求工具具備強大的擺放、可視化與位置跟蹤功能,以應對多Die在floorplan階段的位置擺放、對齊、缺陷檢測等需求。
物理實現是晶片從RTL綜合到GPS out的核心過程。在3DIC中,上下Die的聯動與交互成為新的挑戰。單獨調一個Die可能導致指標拉扯,因此需要APR工具在上下Die之間進行協同設計,確保PPA(Performance、power和area)的最優化。此外,基於電源網絡或熱感知的詳細布線需求也日益增加,APR工具的需求量將持續增長。
仿真在3DIC設計中占據重要地位,尤其是多物理場協同仿真。對於上萬或數十萬互連凸點的高速高性能多Die系統,仿真算量巨大。快速建模與高效仿真的系統級功能模型工具或平台成為迫切需求。通過構建系統級的數字孿生模型,涵蓋晶片的電學特性、熱學特性等,可以精準評估系統的真實性能,定位關鍵路徑,並計算功耗指標。
PV驗證和簽核在3DIC設計中面臨跨Die的複雜性。跨Die的RC提取和STA分析需要高效的工具支持,以確保設計的完備性、準確性和效率。不同工藝的Die間variation、電壓和溫度檔位的STA分析,以及DRC和LVS的驗證,都需要在3D場景中進行全面覆蓋。
Chiplet架構下的系統功耗已呈現量級躍升,傳統單Die晶片的峰值功耗通常為200300W,而多Die集成的Chiplet系統往往突破千瓦級。功耗激增衍生出多重耦合問題,包括熱管理複雜性、熱應力效應和電氣熱機械耦合。這些問題要求在設計階段採用多物理場協同仿真,通過精確建模供電網絡拓撲、熱傳導路徑及應力分布,實現電源完整性與熱可靠性的同步優化。
標準和底座在3DIC設計中至關重要。多Netlist/多工藝建模、底座建模的複雜度更高,架構設計難度更大,製程後續平滑演進也需要一定的兼容性。不同工藝tech file和lib需要多netlist共享,3D模型的存儲方面需要引入TSV/HB建模,引入3D連接關係,全局坐標系等。規模顯著增加會帶來對於存儲需要,減少冗餘信息,做好聚類和信息復用的需求。
總結
Chiplet技術作為未來算力系統的核心,其設計工具的需求與挑戰日益凸顯。從架構設計到物理實現,從多物理場協同仿真到PV驗證/簽核,再到供電/功耗的優化,每一步都需要高效、精準的工具支持。標準和底座的構建,以及生態的完善,將是推動Chiplet技術普惠應用的關鍵。隨著半導體技術的不斷進步,Chiplet工具將在晶片設計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引領晶片設計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更多晶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晶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