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新時代產業變革浪潮中,低空經濟正成為推動區域發展的新引擎。作為全國通航產業重要基地,四川省通過制度創新與場景突破,構建起覆蓋製造、運營和服務的完整產業鏈,在無人機物流、應急救援、文旅融合等領域形成特色優勢,為西部地區探索新興產業發展路徑提供了生動範本。

一、政策先行激活市場動能
四川搶抓國家戰略機遇,將低空經濟納入區域發展核心布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大力發展低空經濟"後,四川省率先開展空域管理改革試點,將飛行計劃審批制改為報備制,實現通航飛行申請流程壓縮70%以上。這一制度創新不僅提升運行效率,更釋放出年均超百億元的市場潛力。目前全省已建成12個通用機場和3條低空旅遊航線,形成"1+6+N"的協同管理網絡,為產業發展掃清制度障礙。
二、全產業鏈構建產業生態
四川憑藉雄厚工業基礎,打造了全國領先的低空經濟產業集群。省內聚集200餘家製造企業涵蓋整機研發到零部件生產,通航有人機保有量居全國首位,無人機運營企業達1419家。成都依託航空航天科研院所集群,建成國內首個覆蓋全產業鏈的無人機製造基地;綿陽通過組建產業創新聯合體,推動北斗導航、智能控制等關鍵技術突破;自貢航空產業園則憑藉獨特空域優勢,形成"研發生產測試應用"全鏈條發展態勢。
三、多元場景拓展應用邊界
四川將低空經濟深度融入民生改善與產業升級。在物流領域,無人機配送網絡覆蓋13個市州偏遠地區,單日最高完成醫療物資運輸80餘架次;應急救援方面,自貢建成全國首個無人機急救體系,實現血液等特殊物品30分鐘送達;文旅創新上,北川縣"低空看羌寨"項目年接待遊客超20萬人次。農業領域突破尤為顯著,在瀘州竹林區採用無人機吊運技術,使每畝經濟收益提升4倍以上。
四、深化協同推動能級躍遷
當前四川正加速構建跨區域協作體系,與重慶共建川渝低空經濟走廊,規劃15條跨省物流航線。同時加強標準制定話語權建設,主導編制的《無人機物流投送規範》成為行業首個省級地方標準。未來需進一步完善低空飛行服務保障網絡,在適航認證、數據共享等領域深化創新,推動"四川造"低空產品走向全國。
從產業布局到場景應用,從制度突破到技術創新,四川已走出一條具有西部特色的低空經濟發展之路。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深入推進,這片曾孕育航天精神的土地正在書寫新的傳奇——讓低空資源變成發展增量,將藍天潛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在高質量發展的天空中劃出更美的航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