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20日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布會
今日,交通運輸部宣布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批准成立船舶與海洋技術委員會港口碼頭分委會(ISO/TC 8/SC 46),秘書處首次落戶中國。這一里程碑事件標誌著全球港口領域標準化工作邁入新階段,為推動國際航運合作注入強勁動能。
作為ISO自成立以來首個專注於港口碼頭領域的專業技術委員會,該分委會的成立填補了全球港口基礎設施與規則體系標準化的長期缺口。中國憑藉在港口建設與運營中的深厚積累,成功爭取到秘書處主導權,展現了在全球航運治理中的話語權提升。數據顯示,目前已有23個國家作為積極參與成員國、27個觀察國加入這一平台,覆蓋範圍廣泛。
分委會將以港口碼頭生產作業流程優化、系統智能化建設及綠色技術應用為核心方向,推動制定國際標準。通過整合各國在自動化裝卸設備、低碳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技術成果,該機構將促進港口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硬聯通),同時建立統一的操作規範與數據交換規則(軟聯通)。這種雙重路徑設計不僅提升跨境物流效率,更助力實現《巴黎協定》框架下的碳減排目標。
作為秘書處承擔國,中國將依託自身在智慧港口和綠色碼頭建設中的實踐經驗,牽頭組織技術研討會與試點項目。通過共享自動化貨櫃碼頭運營模式、新能源船舶靠泊方案等創新案例,我國正積極推動建立系統性更強的國際標準體系。分委會規劃中特別強調,未來三年內將優先完成智能調度系統接口規範、岸電設施安裝指南等關鍵標準的制定工作。
當前23個積極參與成員國涵蓋主要海運國家與區域經濟集團,觀察國數量達27個,這種廣泛參與性為標準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定期舉辦國際專家論壇和技術工作組會議,分委會將持續吸納各方建議,確保標準既符合技術前沿趨勢,又能兼顧不同發展水平經濟體的實際需求。
總結:
此次ISO港口碼頭分委會的成立標誌著中國從國際航運規則跟隨者向制定者的角色轉變。以標準化為紐帶,該機構將加速全球港口在設施互聯、綠色轉型和智能升級方面的協同進程。隨著首個技術文件草案的啟動編制,一個更高效、更可持續的港航生態系統正逐步成型,這不僅為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支撐,也為全球供應鏈穩定與低碳航運發展貢獻關鍵方案。
更多船舶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船舶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