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電商平台競爭加劇和品牌方需求變化,國內電商代運營市場呈現出顯著的業績分化態勢。多家上市公司最新財報顯示,在行業結構性調整中,頭部企業憑藉規模優勢實現穩健增長,而部分企業因客戶流失、成本壓力等因素麵臨營收下滑甚至虧損。與此同時,研發投入與業務模式轉型成為決定企業未來競爭力的關鍵變量。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電商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數據顯示,六大上市公司2024年業績呈現兩極分化:
行業洗牌源於品牌方對代運營商的議價權增強以及自建團隊趨勢的加速。部分企業通過降本增效實現利潤改善,如凱淳股份在營收下滑超三成時仍扭虧為盈,淨利潤同比增長90.5%,凸顯精細化運營的重要性。
儘管行業整體面臨挑戰,企業間淨利潤表現差異顯著:
專家分析指出,盈利分化的核心在於企業能否通過技術投入優化運營效率。例如寶尊電商雖仍處虧損(經營損失1.15億元),但同比收窄44%,顯示其在數位化轉型中的持續探索。
儘管行業處於關鍵轉型期,六家企業2024年研發費用普遍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研發投入與淨利潤無直接正相關性。例如青木科技(研發投入5162萬元)和若羽臣通過中等規模的技術投資結合業務創新實現盈利躍升,而寶尊的大額投入尚未轉化為顯著收益。這提示代運營商需更精準匹配技術投入方向與市場需求。
面對品牌方對成本控制的訴求及MCN機構的競爭擠壓,代運營商正通過以下路徑突圍:
1. 孵化自有品牌:麗人麗妝推出「美壹堂」,若羽臣布局「綻家」等自主品牌以降低客戶流失風險。
2. 多平台運營能力升級:企業需應對不同電商平台的規則差異與數據安全要求,強化技術工具應用(如AI客服、數據分析)。
3. 輕資產合作模式探索:部分企業轉向SaaS服務或輕量化解決方案,減少對單一品牌依賴。
然而轉型成效仍待驗證。例如麗人麗妝失去蘭蔻等核心客戶後,營收斷崖式下跌;壹網壹創與百雀羚的合作降級也反映代運營關係的脆弱性。
結語:電商代運營進入價值重構期
2024年財報揭示了行業發展的深層矛盾:頭部企業依賴規模效應維持增長,而尾部玩家在客戶流失和技術短板下生存壓力陡增。未來競爭將聚焦於兩點——技術驅動下的效率提升與差異化服務壁壘構建。儘管部分企業通過成本管控實現短期盈利改善,但長期來看,代運營商需加速從「流量中介」向「數位化服務商」轉型,方能在電商生態重構中占據主動權。
更多電商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商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