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為構建更加健康、公平的教育環境,教育部於2025年5月27日發布了新版辦學行為負面清單,重點整治違背教育規律與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此次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清理違規辦學行為的通知》明確列出16項禁止性條款,覆蓋意識形態管理、教學規範、校園安全等核心領域,並將於2025年起全面實施。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教育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研究報告》指出,通知要求學校及教育機構嚴禁出現反黨反社會主義言論、分裂國家主張、歪曲歷史事實或美化侵略行為的錯誤言行。通過網絡平台、教材試卷等渠道傳播此類內容的行為將被嚴肅處理,確保意識形態陣地的絕對安全。
針對過度強化應試的現象,清單明確禁止違反規定頻繁組織考試,要求各地嚴格控制義務教育階段考試次數,並建立學業質量監測負面清單。同時嚴禁擠占課間休息時間,保障學生每日必要的活動與放鬆空間。
學校須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開學和放假時間,不得擅自提前或延遲,更不得利用寒暑假組織集體補課。這一條款旨在解決長期存在的"隱形加班"問題,切實維護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家庭合法權益。
教育部門要求各校清理不符合法治精神的校規條款,禁止出現違背常理認知或有悖公序良俗的規定。例如不得擅自設立懲罰性罰款,嚴禁以"自律公約"為名損害學生正當權益。
在後勤保障方面,清單明確將食品安全管理責任納入監督範疇,並對教輔材料征訂流程提出合規要求。同時禁止通過校服採購牟取不當利益,建立從招標到驗收的全流程監管機制。
此次政策調整以問題為導向,聚焦教育領域的頑瘴痼疾,既體現了國家深化教育改革的決心,也為學校辦學劃定了清晰底線。通過系統性規範與監督機制的完善,此次政策調整將有力推動教育生態的淨化,為學生營造更加科學、公正的成長環境,同時促進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的有效運轉。
更多教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教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