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繼今年3月初步徵求意見之後,監管機構近期又與業內展開密集討論,險企也紛紛準備針對一些產品進行修改升級。壽險業告別2.5%費率已成定局,但究竟如何「告別」仍在論證中。
根據徵求意見稿的內容,人身險費率改革將分為「四步走」。第一階段,開展普通型人身保險和項目掛鉤保險產品的費率政策改革試點;第二階段,配合稅收遞延養老保險等項目開展區域性試點;第三階段,適時開展公司層面試點;最後,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實現費率管制的全面放開。
大公司和小公司對如何邁出改革的第一步分歧較大。小公司對改革的力度及進程期待更高,大公司則相對保守。對於放開傳統險,業內反應較為一致,但大公司多反對放開分紅險,小公司則傾向於全面放開。
放開預定利率
在壽險定價利率市場化呼聲漸高之際,今年3月,保監會曾小範圍召開座談會,討論壽險費率改革方案。
壽險費率改革的目標是在一定程度上放開現行的預定利率,所謂預定利率是指壽險公司在產品定價時,根據公司對未來資金運營收益率的預測而為保單假設的每年收益率。一位保險行業資深精算師表示:「這個預定利率通俗地說,就是保險公司提供給投保人的回報率。」
「壽險產品價格一般基於四項重要因素,即預定利率、費用率、死亡率和退保率。一般而言,預定利率越高,投保人獲得的回報也就越大。而相對的,保險公司則要承擔更多的利率風險。」上述精算師稱 。
而針對已經「半市場化」的分紅險是否在放開之列,國金證券認為,目前資本市場及險企的普遍預期是傳統險先行放開,但我們認為定價利率半市場化的分紅險(因為分紅水平是市場化的)也可能會同時放開。而即便只有傳統險放開,也會對分紅險的銷售產生較大衝擊。
影響長期險種
自1999年壽險預定利率被下調至2.5%之後,再未變動。壽險業增長乏力,投資收益不佳讓監管層及業內再次將目光聚焦在預定利率改革上。
2.5%到3.5%的預定利率將給保險產品帶來的影響巨大,尤其對長期純保障型產品的價格影響更為顯著。上述精算師介紹:「以一個常見的終身壽險(不分紅)為例,一位30歲男性購買此產品,保額100萬元,在2.5%的預定利率下大概要繳納保費37萬元左右,而在3.5%的預定利率下,只需繳納 26萬元左右,影響可以想見。」
選取兩全和重疾兩款產品測試,預定利率由2.5%上升到3.5%之後,保費的變化約為-6%至-10%(測試的兩款產品保障期間適中,如果將期間拉長,則變化的幅度更大,例如終身壽險的變化約為-30%)。
「對利率不敏感、保障期限短的險種影響相對較小,而對保險期長的傳統型產品影響則將非常大。對分紅險的作用影響在消費者這端最終的收益未知,但可以確定的是產品價格將降低,而對萬能險則與保額相關。綜合而言,在銷售和投資上,險企都需面對極大變化。」
更多壽險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壽險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