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勞特萊斯開始生產寶馬,結局會怎樣?
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2013年歲末,曾經堅持要打造中國地產界「勞斯萊斯」的星河灣在北京發布了他們最新的產品戰略——「第一居所」計劃。
所謂「第一居所」計劃,其核心內容是,星河灣將繼續深耕一線城市,供應量將占整體供應量的50%以上,務求為一線城市的財智人群提供更多優質住宅。他們根據財智人群家庭結構和生活方式的變化,除了對原有250-350平方米經典戶型的繼續研究與優化,增加120-150平方米的戶型。
一位豪宅開發商告訴記者,不管是園林實景,還是現房精裝,星河灣是用一種理想化的方式做房地產。但在工業化複製成為市場主流的時代,現實往往太殘酷。
從廣州到北京,再到上海、太原,星河灣在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間,只打造了4座樓盤。2009年,僅憑北京、上海、廣州3個城市4個樓盤,星河灣銷售額就突破百億,同比增長300%。
2010年,星河灣開始全面提速,但全國化擴張卻並不順利。2011年鄂爾多斯星河灣和太原星河灣,暴露了集團化管理模式的一些問題。這也最終推動了星河灣的內部變革。自2012年開始,星河灣副董事長吳惠珍稱,「星河灣集團由二級管控體系『集團——項目公司』調整為『集團——城市公司——項目公司』的三級體系,都是近兩年來,星河灣集團邁向現代企業的重要戰略部署。」吳惠珍透露,星河灣集團是當下鄂爾多斯為數不多仍在開工的房地產企業。
星河灣發布「第一居所」計劃時,除了一慣低調的黃文仔,星河灣幾經調整後的新老高管全部亮相。按照副總裁張學鳳的解釋,星河灣所謂的第一居所並不等同於剛需,而是指目標客戶群的第一居所。比如,某客戶有20套房子,但他們會把星河灣作為居住的首選。這個第一居所的面積可能是258-300平方米,也可能是1000平方米,但如果是在一線城市核心地段可能是150-180平方米。星河灣承認,他們的客戶群體正趨於年輕化。
閱讀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2-2016年房地產行業市場發展格局及投資前景調查分析報告》
有人比喻,這是生產勞斯萊斯的星河灣也同時生產寶馬了。不過星河灣堅持稱,第一居所也不意味著星河灣會走規模化高周轉的模式,他們仍然堅持精工細作。
與「第一居所」計劃相匹配的是2012年提出的「大品牌戰略」。張學鳳稱,近20年來,星河灣還涉足了建材、酒店、教育、物業、商務、酒業等領域,這些業務板塊如今都已經各具規模,可以獨當一面了,而且都具備星河灣品牌的價值屬性。
據介紹,在繼續深耕一線城市的同時,星河灣將首選省會級城市或國家重點戰略布局,這些城市需滿足宜居、對周邊城市客群有很強的吸附能力、經濟增長速度快等條件。包括瀋陽、青島、西安以及長三角地區的蘇州、寧波已納入規劃之中。張學鳳稱,「以什麼標準選擇城市,以什麼產品進入,星河灣是非常清晰的。今後的星河灣會更加穩健,更加有序,更加專業。」
業內人士認為,星河灣此前的風格更像是用藝術家的心態做地產,甚至近乎偏執。財富人生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韓樂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星河灣進行一系列調整後,更像一個「接地氣並走下神壇」的企業。他認為,在經濟去泡沫化的過程中,超大戶型的超級豪宅在市場上並不好銷售。頂級市場豪宅空間較少,中低檔豪宅反而更有空間。星河灣的「第一居所」計劃更適應市場的需求。未來,星河灣將要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多城市管控保證品質以及產品創新。
更多豪宅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豪宅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