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分開」改革試點已初步擬定新的推廣方案,首次提出將引入「分級」理念,即統籌考慮一二三級醫院,分級制定不同的價格、報銷政策,總體考慮讓老百姓在基層看病比大醫院更便宜。且所有在京醫療機構都將納入「醫藥分開」改革。
這意味著,北京「醫藥分開」試點推廣方案有所調整,意圖糾正目前5家試點大醫院因藥價降低而「倒吸」患者的現象。這是記者昨天從北京醫改部門了解到的。
分級報銷引導患者去基層醫院
昨天,在北京市五年醫改成就發布會上,北京市發改委委員、市醫改辦主任韓曉芳表示,針對「醫藥分開」等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舉措,目前北京已經擬定了新的推廣方案。
韓曉芳介紹,新的「醫藥分開」方案不僅要考慮公立醫院改革本身,還要考慮醫改總體的政策的推進,特別是分級診療體系的建設。
目前,5家「醫藥分開」試點醫院運行效果良好。但韓曉芳坦言,試點也產生了「一個不希望看到的效果」,即將基層患者「倒吸」回了大醫院。
韓曉芳介紹,新方案將就全市各級取消藥品加成、推進「醫藥分開」作出整體的政策設計,未來總體如何推進「醫藥分開」。該方案將建立分級價格體系和分級報銷政策。「總體考慮是讓老百姓在基層看病比大醫院更便宜。引導患者下沉。」
她表示,這個方案已經過反覆研究測算,基本已成熟,目前正在做進一步測算評估,對出台後給各個方面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論證。
此前,北京「醫藥分開」只對市屬醫院提出了部署要求。韓曉芳介紹,新方案設計將會統籌考慮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不再區分醫院的隸屬關係,而是屬地化推進,即所有在京醫療機構都納入改革體系中,但會分步驟、分類實施。
「基層強制首診」或適時推行
預計「十一」前,北京將出台《關於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作為北京醫改未來的框架性方案。
針對北京醫療資源結構如何優化調整,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鍾東波昨日介紹,截至本月10日,北京16個區縣均成立了區域醫療聯合體,共計28個,涵蓋28家核心醫院、265家合作醫療機構。
「解決『看病難』出路不在大醫院,而是合適的病到合適的醫院治療。」鍾東波表示,北京希望通過醫聯體的普及建設,實現患者首診、康復、預約、慢病用藥都在社區進行,而不是「扎堆」大醫院。
他指出,北京適當時候應考慮推進基層的「強制首診」。
目前,北京參保城鎮居民除學生兒童之外,已實行「社區首診」制度,即患者享受醫保報銷政策須先到基層就診。城鎮職工的醫保報銷比例也已向基層傾斜,大醫院報銷比例70%,而社區報銷最高90%。不過鍾東波表示,「醫保報銷比例的差距和價格差異還不夠。」
「醫藥分開」三段啟動
2012年7月1日北京友誼醫院所有藥品實現「平進平出」——即取消藥品加成,以進價賣給患者,同時取消了掛號費、診療費,但患者看病需要繳納四個檔次的「醫事服務費」——42元、60元、80元、100元,分別對應普通門診、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和知名專家。
9月1日北京再啟動一家試點醫院——朝陽醫院。該醫院近5年來,都是北京門診量排行第一的醫院。
12月1日北京「醫藥分開」試點開始向具有明顯專科特色、外地患者較多的大醫院「進軍」,在北京同仁醫院、積水潭醫院和天壇醫院正式啟動。隨後,北京婦產醫院、北京兒童醫院和北醫三院等多家醫院也陸續表示,正在籌備進行「醫藥分開」改革。
醫藥分開的北京模式
北京2012年7月起陸續在5家大醫院啟動「醫藥分開」試點,在友誼、朝陽等試點醫院取消15%藥品加成、掛號費、診療費,增設42元至100元的醫事服務費。
從評估結果上看,改革實現了一些預期目標,但試點階段一些問題也隨之出現,如大醫院普通門診量過大、試點醫院面臨「孤島效應」等。市醫改辦表示,新版「醫藥分開」推廣方案將試圖糾正「價格窪地」所帶來的倒吸病人的效應。
試點三甲醫院患者扎堆
單從試點醫院數據來看,「醫藥分開」為患者帶來了一些實惠。52歲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吳立山,每月固定開4盒「普適泰片」,醫藥費從200元降至158元。此外,普通號和專家號拉開了最高近60元的差異,也令更多病人分流到普通門診。
但是,由於藥價偏低,一些慢病患者不再到社區醫院拿藥,反而選擇了試點「醫藥分開」的大醫院。
試點啟動後,友誼醫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賈繼東很快便注意到,醫院藥價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種「低地效應」。
他舉例,一些治癒肝病的藥品價格較高,一月花費會達五六千元。比起其他醫院,患者到友誼醫院會省很多藥費,這樣的價格「窪地」會吸引更多病人。
市醫改辦主任韓曉芳分析,由於「醫藥分開」幾家試點醫院藥價便宜,且相對基層醫院而言醫生資源更加豐富,藥品種類更多,因此產生了「倒吸」患者的效應。這種效應實際上並不利於北京分級診療體系的建立。
「醫藥分開」一度幾近擱置
2009年以來,國家醫改即已提出了建立分級診療體系。但韓曉芳坦言,至今「分級診療」也沒有完全落地,就醫還是無序的,大醫院各種疾病「通吃」。在大醫院人滿為患的同時,政府大量資金投入基層醫療機構和一二級醫院,但資源利用率依然不足。
去年,北京醫改部門曾表示,「醫藥分開」舉措將推廣至21家市屬大醫院,但遲遲未展開動作。
在醫藥分開試點推廣幾近「擱置」的一年內,北京的另一項醫改舉措——以大小醫院「醫療聯盟」的形式籌建的「醫聯體」,正在提速進行。北京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緩解「看病難」的體制設計,醫聯體模式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分流大醫院壓力,避免患者盲目扎堆大醫院。
今年年初「兩會」上,北京衛生部門相關負責人即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作為兩項相對獨立的醫改舉措,「醫藥分開」和「醫聯體」起到的效果實際上存在一些矛盾,政府部門也已注意到,將會進行研究改進。
新方案試圖糾正「價格窪地」
韓曉芳表示,去年,北京針對「醫藥分開」等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舉措進行了全面調查評估,今年又按照北京市領導的要求,再次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評估。「北京在這項改革方面非常慎重。」
根據新方案思路,「醫藥分開」的推廣將不再是市屬大醫院層面的鋪開,而考慮到了一二三級醫院之間的縱向關係。這些不同級別的醫院或將在實施「醫藥分開」的同時,調整拉開價格差距。
同時,韓曉芳還提出了醫藥分開「屬地化」概念,也就是除了市屬醫院之外,在「八路大軍」辦醫的北京,醫療機構不論隸屬關係全部納入「醫藥分開」的改革體系當中。
這意味著,北京新版「醫藥分開」推廣方案將試圖糾正「價格窪地」所帶來的倒吸病人的效應。
「醫藥分開」推廣方案的另一道難題,將是取消藥品加成之後,如何合理確定各級醫院醫事服務費的收取和價格體系的確立。
對此韓曉芳表示,政府在「醫藥分開」推廣過程中,希望不增加患者負擔。但如何在醫保基金比較緊張的前提下,建立一個科學合理、安全、可持續的政策體系,是研究的難題。因此還須進行反覆的評估論證。
相關醫藥行業市場信息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醫藥行業市場調查報告。
更多醫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