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積極下鄉布點的同時,農業、農資企業積極涉足電商應對。主營複合肥產品的司爾特近日宣告,擬以自籌資金出資5000萬元在上海自貿區設立電子商務公司,滿足日益發展的線上線下消費趨勢與廣大農村土地流轉後的新需求。
記者梳理髮現,國內農資企業自2008年起就開始小範圍試水電子商務。但從2014年開始,面對洶湧而來的網際網路浪潮,農化企業相繼推出了電商領域投資計劃,注入「網際網路基因」,方式逐漸拓展為線上線下結合,在農藥化肥一體化、農業服務等多方面進行推廣。
內外因促「觸電」轉型
農資涉足電商被資本市場理解為農資行業轉型和農村電商崛起的信號。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發布的2014-2020年中國農資連鎖店經營模式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稱,農村、農資是電商的最後一個堡壘,將加速農資行業的優勝劣汰。安信證券的研報也認為,繼續看好農資電商概念,農資電商大爆發和對傳統模式的顛覆時代已經到來。
回顧近期的A股市場,農資企業向網際網路進軍的動作不斷,一場合縱連橫的大戲已經拉開序幕。其中既有電商逐步成熟、土地流轉帶來農村形勢變化的外因,也有農資企業覺醒的內在要求。
在司爾特之前,複合肥企業龍頭們也已經開始行動。2014年10月,芭田股份斥資4000萬元收購農業信息公司金禾天成20%股權;金正大此前宣布,依託公司經銷網絡和農化服務中心優勢,打造全國性農資電商平台,並與諾普信等農藥、種子企業進行了電商發展模 式探討。
最受關注的則是主營農藥的輝豐股份,公司與中國農藥協會各投資50%建設農一網,在11月22日~23日該網站舉辦的首屆中國農藥電商「光棍節」活動中,2天共收到過億元的訂單。
「很多農化企業一直在做小規模的電商嘗試,但難度較大,從網店運營到物流配送、人員培訓、倉儲服務都需要投入,以前的積極性也不高。」一位化肥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但現在企業都認識到,電商已經是大趨勢,必須抓緊布局。」
司爾特是農化行業涉網潮的一個縮影。早在幾年前,司爾特曾通過淘寶網試水銷售花卉肥產品,由於宣傳投入不夠等因素未達預期。但本次設立電商公司則是出於公司整體轉型的考量:將電商推廣與線下的分銷服務體系建設相結合,布局土地流轉帶來的農村新形勢。
司 爾特董秘吳勇稱,司爾特正在籌建電子商務平台,將邀請化肥、農藥、種子等農資相關企業入駐銷售。經銷商或農戶可以直接在電商平台上購買化肥等農資產品,通 過司爾特的經銷網絡和農化服務中心配送到每家每戶。根據規劃,司爾特首先實現安徽省內鄉鎮、村莊電商經營服務網絡的全覆蓋,逐步向江西等臨近省份推廣布 點,實施「全渠道的電子商務拓展」,加強終端掌控力。
另一方面,司爾特意在依託於電商積累的大數據,直接為農戶提供個性化的農資產品和農化服務。「比如說,針對經濟作物,根據情況可提供定製化產品,針對大田作物,對種植大戶提供測土配肥服務等。」吳勇說。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與估算,國內農資市場容量超過1.5萬億元,其中化肥8000億,農藥3000億,農機4000億;農村和農資是一片新的電商藍海。專項研報同 時認為,無論對農資生產企業還是經銷商來說,農資電商變革意味著挑戰和機遇的並存,行業會加速實現優勝劣汰:不能參與這一過程的生產企業未來將逐漸喪失市 場話語權,龍頭企業憑藉產品線、品牌、資金方面的優勢將成為贏家,通過深度參與農資電商強化優勢地位,重新加速成長。
商業模式待觀察
趨勢已然明了,但農資電商發展模式仍在探討中。據悉,目前主流的農資電商模式包括兩種:一種是以魯西化工等為代表的B2B模式:由自建電商平台向經銷商銷售企業自身產品,受制於產品的排他性和網站推廣難等問題,目前尚無特別成功的範例。
另 一種則是以農一網、雲農場等為代表的第三方農資電商平台,B2C、O2O模式。以農一網為例,設置農藥商城、品牌旗艦店、原藥與精細化工、專家委員會等頻 道,整合農化企業的農藥產品與植保技術方案,通過建設縣級工作站的模式,實現農藥產品從縣到村的配送與技術支撐工作,以此實現目前國內線下農藥渠道的資源 整合。
據司爾特董秘吳勇透露,公司籌建的電商平台將引入多品類、多品牌的農資產品,允許其他企業銷售司爾特沒有的化肥產品或基礎原料產品,銷售對象既包括經銷商,也包括農戶。穩步推進營銷網絡和服務建設後,有可能會考慮和阿里巴巴、京東等專業電商合作。
事實上,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巨頭在農資電商領域也是動作頻頻。除了「聚土地」項目、「千縣萬村」計劃外,淘寶網在今年10月推出了二級頻道「農村淘寶」。 除了常規品類,還包含了肥料、農藥、種子、耕地機、播種機、打藥機等涉農商品。11月20日,京東商城也正式啟動了「京東幫」項目,向農村渠道下沉。
光大證券研報顯示,由於農資產品在配送和服務上具有特殊性,農資電商不可能徹底脫離線下渠道,不太可能像消費品一樣被電商完全顛覆。因此,未來可能將會是一個多方合作共同探索最佳模式的過程,例如,網際網路企業和農資企業合作,建立產業鏈生態圈。
不過,截至目前,尚沒有看到農資企業和網際網路企業強強聯手的典範。有部分機構研究員認為,目前農村電商發展的方式仍待觀察。傳統的農資經銷渠道,要轉向為提供倉儲、物流和技術服務,新舊渠道間的磨合與碰撞也需要時間化解。
北京的一位化工行業分析師在考察了多家農資企業後告訴記者:「在農村推廣一個新的電商網站平台異常艱巨,很多企業其實自己都沒有想清楚要怎麼做,能怎麼做。」
上述分析師認為,對農資企業來說,電商將有效改善行業里普遍存在的農資產品供應過剩、中間渠道臃腫、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是大勢所向。可是,「農業企業普遍缺乏網際網路思維,做大做強並非易事。」他說。
更多農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