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也稱為「食油」,是指在製作食品過程中使用的,動物或者植物油脂。常溫下為液態。 由於原料來源、加工工藝以及品質等原因,常見的食用油多為植物油脂,包括粟米油、花生油、橄欖油、山茶油、棕櫚油、芥花子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亞麻籽油、葡萄籽油、玉米油、核桃油等等。
我國食用油價格行情如何,據中國報告大廳獲悉,近日食用油行業迎來降價潮。下面是具體信息介紹。
12月初開始,新一輪食用油降價潮從華南地區燒至全國。記者走訪廣州多家超市發現金龍魚、魯花等品牌食用油普遍降價,降幅最高超過20%。與此同時,福州、西安、武漢、北京、天津等多地食用油價格「跳水聲」此起彼伏。
記者了解到,此次下調食用油價格主要是因為2014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脂原料價格大幅降低。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到,隨著美國大豆在12月陸續上市,季節性供應旺季將對豆油市場行情構成一定打壓,料短期內食用油價格難以反彈。食用油價格的下跌被認為是行業洗牌升級的節點,未來更多油企選擇「油品的提質升級」來維持競爭力。
食用油降價潮席捲全國
據中國食用油市場深度分析報告顯示,此輪降價潮或源於國內食用油巨頭益海嘉里此前的一次調價。益海嘉里在10月份宣布旗下金龍魚品牌的調和油、菜籽油以及豆油品類價格降10%- 13%,終端賣場的價格調整完成預計為四至六周左右。與此同時,中糧集團旗下的福臨門食用油也宣布降價10%。
記者於日前(12月7日)走訪廣州華潤萬家、永旺等超市看到,食用油降價多以4~5升包裝為主。其中,金龍魚玉米油、調和油等降價幅度為4%~8%;福臨門花生調和油微降4%,魯花調和油大降12元,降幅達到12.4%。
金龍魚與福臨門是國內主要的小包裝食用油品牌,金龍魚市場占有率在40%左右,福臨門市場占有率在15%左右,二者是國內食用油的風向標。在食用油巨頭的帶領下,其他品牌,如潤之家、多力等品牌也應聲「跳水」,且降幅更大。其中,潤之家5升裝一級大豆油從45 .9元降至33 .9元,降幅高達22.6%。多力的5升裝葵花花生調和油、西王5升裝玉米油降幅也分別達到21%、14%。超市食用油導購人員告訴記者,這一波降價潮大多從11月底、12月初開始,主要是12月初以來的常規酬賓降價,降價時間僅持續2周左右。
益海嘉里等多方表示,此次下調食用油價格主要是因為國際國內市場原料價格的變化。業內人士指出,我國市面上用於榨油的大豆超過80%是進口的,進口大豆價格從今年7月開始大幅下降,同時進口量不斷增加,是食用油價格走低的主要原因。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測結果顯示,2014年1-10月份我國共進口大豆5684 .40萬噸,較去年同比增長13.75%,與此同時,進口大豆平均價格在10月達到低谷。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進口大豆平均價格降至3268元/噸,較9月平均進口單價3417元/噸下降4 .36%,創下了2012年初以來的最低值。
向多油種深加工轉型
自2013年以來,國內食用油行業已經連續掀起三次降價潮,但是其中高端油、健康油並未受到影響。記者在超市看到,葵花油等高端油價格巋然不動,多力的一款純葵花油(4升)僅在此輪降價潮中象徵性地下調了0 .1元。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食用油行業市場調查報告分析認為,食用油價格的下跌被業內認為是行業洗牌、升級以及提升市民健康用油意識的一個節點。業內人士認為,未來更多油企將選擇「油品提質升級」和多油種戰略。
該人士的分析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受食用油降價潮影響,玉米油市場也不景氣,以玉米深加工為主業的西王食品於今年相繼推出了橄欖玉米油以及葵花籽油兩款新產品。
金龍魚在多油種戰略上已先行一步。金龍魚大品牌管理部總監陶西介紹,僅非轉基因食用油金龍魚就提供了23種產品,如金龍魚玉米油、葵花籽油、植物甾醇玉米油、花生油、稻米油、油茶籽油、橄欖調和油、小榨菜籽油、芝麻油等,「我們以最豐富的品種充分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產品需求,也收穫了最大的市場回報。」在日前發布的2014年度《財富》雜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金龍魚母公司———豐益國際(Wilm arInternat-ional)排名第239位,在全球食品生產行業位居第三。這是豐益國際自2012年以來連續3年蟬聯全球食品生產行業前三位。
依賴大豆壓榨貢獻業績的相關企業也開始重視多品種、中小包裝食用油的發展。東凌糧油表示,將加快發展大豆加工相關高附加值的產品,比如中包裝油脂類的產品,包括豆油、棕櫚油、調和油等;發展小包裝油脂類品牌產品和加大投資特種油生產等。2014年上半年,大豆壓榨全行業虧損嚴重,東凌糧油虧損高達3 .41億元。虧損的主要原因是今年上半年大豆壓榨的原材料採購與成品銷售價格倒掛情況嚴重。
料短期無明顯反彈
按照季節性規律,隨著美豆陸續上市,11、12月大豆進口量將井噴式增加,季節性供應旺季將對豆油市場行情構成一定打壓,同時國內豆油價格出現明顯反彈的機率也大大降低。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表示,由於船期問題,部分10月應到港大豆推遲至11月到港,加之廠商持續採購,11、12月大豆到港量將高於此前預計,11月大豆到港預計將接近700萬噸,12月大豆到港可能達到750萬噸左右,次年1月的進口量亦將保持高位。
浙商期貨報告指出,當前國內三大油脂庫存壓力依舊較大,截至12月2日,國內港口棕櫚油庫存59 .60萬噸,豆油商業庫存121萬噸。在油脂整體供應增加的預期下,庫存面臨回升威脅。
業內人士指出,油脂庫存壓力可能要到明年元旦及春節前小包裝油備貨需求啟動才能有所好轉。一般來說,春節前一兩個月內油脂的消費需求會受到明顯提振,從而帶動價格形成一波反彈走勢。今年有閏九月,明年春節較往年延後,預計需求將在12月中下旬啟動,屆時油脂去庫存進程加速,將對油脂價格構成支撐。
更多食用油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食用油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