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O2O新商業機會悄然到來

O2O新商業機會悄然到來

2015-01-01 11:00:38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隨著O2O領域的進步,低模式化和高滲透率的行業領域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少,未來更多的機會可能是在類似於本地服務、家政、健康、婚慶、二手車等等這樣的底層品類,未來如何將O2O平台打造的更加本地化、社交化,如何在藍海中開發更多的商業模式,實現跨界經營,將是未來是否能夠成為O2O《超體》的關鍵。

對於中小商家來說,「修內功」永遠比「借外力」來的重要,未來的O2O,是一個會更加關注中小商戶利益,讓中小商戶成功的生態鏈,走向真正的平台整合互聯之路,在2014年整個中國消費市場增長放緩的寒冬,平台之間如何抱團取暖,利用平台吸引更多用戶,充分挖掘用戶價值,讓用戶消費行為跟商戶真正發生關係,才是網際網路思維讓商戶真正受益的體現。在這個跨界融合的重要時代,打破時間空間限制的商業模式,才是未來重要的發展藍海。

大家對於O2O有一個誤解,就是O2O並不是電商的分支。我們在衡量電商的時候,強調的是交易額。但在衡量O2O的時候,更多的是強調線下受線上影響程度,如果也用交易額去衡量,並不客觀。

O2O

線上線下結合發展

O2O最大的特點就是線上與線下的溝通,如果僅僅是把線上的平台做好,而線下缺乏資源,註定不會有好的成果。同時,在形式多樣、人員成份複雜的服務業方面,單純依靠線上平台簡單的把線下的服務整合到一起的方式也往往不會順暢的可持續發展,且無法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力。

要做好O2O,就需要在線上構建好的平台和完善的系統,更需要在線下參與服務人員的培養和管理,必要的時候還需要親自操刀將服務資源整合和進行服務質量的提升,這樣的模式才能長久的發展起來。

《2015年中國O2O新商業峰會·北京》5月15日在北京召開,期間,眾行業大佬分別就O2O發展的情況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通過此次峰會發出的信號,企業又應如何把握呢?

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今天,企業要想通過O2O模式取得電商道路上的勝利,就必須掌握實際的操作狀況,了解O2O,才能制勝市場。

O2O的模式解析

一:從左右互搏到左右逢源,這個左右是線上和線下。零售從最早實體零售發展到PC網際網路時代,發展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現在我們走到了O2O的時代。

二:現在O2O還處在一個野蠻生長階段。應該說現在各行各業都在講O2O,真正的O2O是什麼?嚴格意義上也沒有非常成型的模式,通過微信去做一個定餐這也叫O2O,也可以說通過微信去做一個美甲也叫O2O,目前行業還處在一個比較混亂的階段。O2O我的理解,各行各業如何利用好網際網路這個工具,更好地去發揮它的效能,這個是最需要。

三:O2O最終是要利用網際網路工具便捷性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蘇寧線上線下整合O2O的模式,怎麼把線上線下這兩個渠道做好滿足用戶需求這是我們考慮問題核心。我們認為簡單的掃碼,線上購買線下提貨以及簡單虛擬展示這都不是完整的O2O,這可能是O2O在實現的環節當中一種手段,最重要的是,我們怎麼利用網際網路這個工具,能夠給用戶更加便捷的體驗和更加個性化的服務。

O2O新商業機會到來

眼觀當下,我國經濟的轉型和增長已從生產要素驅動轉向科技創新驅動。以網際網路為載體,以信息經濟為主流,以O2O模式為主體的經濟「新常態」成為企業創新驅動的重要選擇。O2O模式已經成為引領當前中國創業大潮的中堅力量。以「網際網路+」為核心的O2O新商業機會悄然到來,O2O時代為全面深化改革,促進傳統企業轉型開了好局,也帶來巨大的商機。

當然,「網際網路+」不僅僅是技術上的「+」,也是思維、理念、模式上的「+」,其中以人為本推動管理與服務模式創新與創業是其重要內容。「網際網路+」更深層次的意義是希望用國內相對優質與國際領先的網際網路力量去加速國內相對落後的製造業的效率、品質、創新、合作與營銷能力的升級,以信息流帶動物質流,與國家「一帶一路」整體戰略相結合,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增強新的經濟發展動力,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推進整體產業的國際影響力,發展壯大新興業態,全面深化改革,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O2O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