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倒奶賣牛現象嚴重 是轉型之痛還是養殖戶們的偷工減料

倒奶賣牛現象嚴重 是轉型之痛還是養殖戶們的偷工減料

2015-01-01 09:28:52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據山東省畜牧獸醫信息中心對全省奶站監測的結果,2015年1月第一周,全省未按合同正常收購的生鮮乳約4470噸,直接倒掉鮮奶數量約925 噸,非正常淘汰奶牛6270頭。虧損嚴重是養殖戶「倒奶賣牛」的主要原因。然而時隔數月,這一局面並沒有出現明顯緩解。

倒奶殺牛

  養殖戶們也許並未料到,「倒奶」只是個開始。自2014年年底以來,國內奶牛養殖戶殺牛棄養現象頻頻出現。記者近日在北京、山東、陝西等多地採訪發現,由於原奶價格低迷,一些地區傾倒鮮奶、賣牛宰殺現象仍在持續,部分養殖戶損失慘重。

  奶比水賤 收購價每公斤僅1元

  陝西省榆林蒙靖牧場養殖戶閆喜利說,乳企在合同到期之後已告知,因原奶過剩不再續約。現在周邊幾家牧場十幾噸的鮮奶只能以每公斤1.6至1.8元的價格賣給「奶販子」,為了讓牧場經營下去,只能殺掉一部分牛。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山東省齊河縣見到奶農牛繼芳時,他正滿面愁容地在電話里和乳企討價還價。始終低位運行的生鮮乳價格,讓牛繼芳從2014年11月至今「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從4月1日開始,連著幾十天了收購價都是每公斤1元,比礦泉水還便宜」。

  山東省畜牧獸醫局畜牧科技處處長李流航說,山東生鮮乳收購價格從2014年3月開始持續走低,11月、12月急劇下滑。到今年第17周,山東牛奶平均價格為每公斤2.96元,同比下降30.84%,遠低於每公斤3.5元的綜合成本價。其中,小散戶和小區受衝擊最為明顯,牛奶收購價最低可達到每公斤1元,毫無盈利可言。

  據山東省畜牧獸醫信息中心對全省奶站監測的結果,2015年1月第一周,全省未按合同正常收購的生鮮乳約4470噸,直接倒掉鮮奶數量約925 噸,非正常淘汰奶牛6270頭。虧損嚴重是養殖戶「倒奶賣牛」的主要原因。山東省奶業協會會長張志民告訴記者,由於中國奶業發展時間短,現代化奶業發展體系不夠完善,飼養成本高、單產水平低,與國外相比綜合生產能力低下。

  時隔數月,這一局面並沒有出現明顯緩解。山東省畜牧獸醫信息中心奶站監測結果顯示,4月該省監測奶站所有奶農戶數為9100多戶,同比減少約33.1%(3月為9800多戶);監測奶站奶牛存欄數675000多頭(去年同期730000多頭),同比減少約7.5%。

  這一現象同樣存在於在陝西、河北等地。河北省行唐縣畜牧局奶源管理辦公室主任蓋連義說,目前企業收奶質量標準提高了,原有養殖模式達不到乳企提出的標準,有些奶戶被迫賣牛退出市場。乳企給牧場的原奶價格降下來了,5個生鮮乳收購站因形勢不好退出市場。

  從農業部的監測數據分析,2007年至今我國共經歷過兩次「牛周期」。2007年5月前後,生鮮乳價格一路飆升,2008年3月達到峰值,受三聚氰胺、國產奶粉質量問題等因素影響,價格一路下跌,至2009年7月達到最低值。這一「牛周期」持續了二年零二個月。

  此後的四年零七個月,生鮮乳價格一直保持緩慢上漲態勢,至2014年2月達到峰值。隨後價格震盪下行,目前價格與2013年初的價格基本相當。而同期國際奶價的價格卻並沒有一路上漲,而是在2011年3月達到峰值後,下降至2012年7月共16個月,隨後上漲了19個月進入下行通道。

  疲態難振 下半年奶價反彈幾無望

  面對始終低位徘徊的奶價,一些養殖戶表示,近三年內想要恢復盈利或是實現「報復性」反彈十分困難。乳業資深研究員宋亮說,奶價下滑預計要持續到年底前後,能出現實質性的止跌反彈,但不會出現大幅上漲。

  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滙豐牧場的奶牛存欄量為800餘頭,是當地比較成熟的規模牧場。該牧場場長孟軍告訴記者,以他的牧場為例,自繁自養的牛犢需要13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成長為可以配種的奶牛,再經過10個月的懷孕產仔,才能開始泌乳。「從養牛到賣奶掙錢,需要二年左右的時間,期間投資在1.5萬到2萬元不等。」孟軍認為,奶牛的成長周期決定了奶價難以實現「報復性」反彈。

  上海奶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曹明是說,近期倒奶殺牛仍在繼續,反映出不少乳企的庫存可能非常飽滿,或部分庫存接近臨期,只能先消耗庫存。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奶價大幅下降與進口奶粉大幅快速進入直接相關。據介紹,去年以來1噸進口奶粉到岸價比1噸國產奶粉低1萬元左右,乳品企業轉向更多使用進口奶粉作為加工原料,減少了對國內生鮮乳的使用。2008年至2013年,我國進口乳製品從35萬噸增至159萬噸,年均增長 35%,特別是進口奶粉從10.1萬噸增至85.4萬噸,年均增長53%,奶源自給率從95%降至78%。2014年1月至11月,我國進口奶粉88.4 萬噸,同比增長20.2%,奶粉進口快速增長,加上2014年國內生鮮乳產量增長5.2%,造成奶源過剩。

  國金證券日前發布的行業研報顯示,由於下游乳品加工企業的庫存量漸達飽和,目前進口奶粉進入國內市場的步伐也開始放緩。今年前三個月,奶粉進口量同比下降47.6%。但是,隨著中新自貿協定和中澳自貿協定的簽訂和執行,未來進口奶粉對於國內原奶價格的衝擊會持續加重。

  偷工減料 養殖戶「只要保證牛活著」

  由於生產難以維繫,很多養殖戶的原奶失去了下家,無合作關係的奶源只能找出路賣給「奶販子」。更有甚者,養殖戶自己加工一下就賣到市場,帶來很大安全隱患。

  國家食藥監總局近日通報2014年嬰幼兒配方乳粉監督抽檢情況,不合格奶粉中,有3批次樣品檢出黃麴黴毒素M1超標。

  「此次奶粉中黃麴黴毒素超標問題的出現,和奶價下行之間也存在一定聯繫。」宋亮說,在人工等成本高企、奶價卻持續低迷背景下,養殖戶利潤正急劇下滑,不少地方都在「倒奶殺牛」,一些養殖戶只要保證牛活著就行,自然會在飼料上「偷工減料」,通過降低飼料的營養程度等方式減少奶牛產奶量,降低損失。

  「降低成本只能降飼料成本,其他東西如員工工資減得掉嗎?」一位受訪牛奶養殖場負責人表示,以前奶價高的時候,什麼料貴、產奶量高就給奶牛吃什麼料,微量元素和添加劑的購買都不計成本。但現在養殖場只能購買更加便宜的原料,或減少營養素、微量元素的添加,減少飼料成本投入。

  宋亮說,營養元素的減少、霉變飼料的應用,可能導致奶牛體質下降,造成抗生素使用過於頻繁。「這給監管部門敲了警鐘,必須防範飼料和原奶的源頭質量管控,加強對原奶的監測力度」。

  為消化和釋放生鮮乳產能,一些中小型牧場著手自建「鮮奶吧」,通過生乳的即時收購、加工、製作,向消費者提供新鮮乳品。

  以山東為例,目前已發展出各種類型「鮮奶吧」2000餘家,遍及全省17個地市。「由於我們最近在網上搞團購,來消費的顧客比往常多了不少,我們的產品經常供不應求,只好採取會員制進行銷售。」濟南「旺角鮮奶飲品吧」負責人楊曉霞說。

  雖然「鮮奶吧」主打「健康牌」,但一些奶業專家告訴記者,部分「鮮奶吧」從業人員缺乏食品安全和乳製品製作專業知識,製作工藝、操作方法有待規範。此外,「鮮奶吧」是原奶進行初次加工,是不是合格的奶都沒法檢測,原奶質量品質難以管控;運輸加工中安全品質難以保證,亟待引起重視。

  在一些地區,監管部門已經注意到「鮮奶吧」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國家食藥監總局也於今年4月7日下發了《關於加強現制現售生鮮乳飲品監管的通知》,要求現制現售生鮮乳飲品的經營者要具備穩定可靠的奶源,配備淨乳殺菌、發酵、冷藏等必要的設備,依法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許可類別為「飲品店」),並且經營的產品品種僅限於巴氏殺菌乳和發酵乳。經營者要嚴格管控殺菌、發酵、冷藏等過程的工藝參數,要定期對採購的生鮮乳、加工製作的成品等進行檢測,或委託具備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生鮮乳應符合《生乳》(GB19301-2010)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規定。

  轉型升級 治癒倒奶之痛藥方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應利用當前奶價低位運行的市場機制,淘汰部分落後產能,扶持優勢產能做大做強。但也有很多業內人士不主張建大型和超大型牧場,他們認為適度規模家庭牧場的奶牛養殖將成為未來養殖業的主流。

  山東高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化鵬認為,在此次市場波動中,小散戶是主要受衝擊對象,應適當利用市場調節,淘汰部分落後產能。同時,加大對優勢產能的扶持力度,鼓勵地區內的小散戶進行自我整合,降低成本、提質增效,從而提升養殖戶的抗風險能力。

  河北省行唐縣畜牧局奶源管理辦公室主任蓋連義表示,有人呼籲建立乳品企業入股奶牛養殖小區機制,形成股份聯合體,實現乳企、小區、奶農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但在目前外部奶源充足且價低的情況下,乳企沒有動力與奶農結成利益共同體,也沒有意願幫助奶農解決資金、技術等難題。蓋連義認為,如果不能使奶農和乳企形成利益聯結機制,下一次奶源緊張時可能又會出現搶奶,奶源充足時又會殺牛,這種怪圈已經持續多年,靠市場、乳企和奶農之間的自覺難以打破,需要出台一些硬性規定和措施。

  蓋連義表示,從大的發展規劃來看,要通過優勝劣汰,淘汰產量低、不掙錢的,發展大的牧場,這樣在監管、質量和環境保護等方面都會帶來益處。

  不過,對於發展大型牧場是否符合中國農情,目前業界仍然存在爭論。

  河北省奶業協會秘書長袁運生表示,前幾年,在國家和各省市的引導下,乳品企業紛紛投資建大型牧場,甚至吸引了很多社會資本進入。大型牧場有其自身的優勢和弊端,優勢是整體奶牛和奶源的質量水平高,弊端主要體現在對管理團隊要求高,這恰恰是當前中國奶業的短板,人力資源方面不是太充足。並且,建大型牧場投資巨大,動輒就需要幾個億,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做到的。此外,大型牧場的疫病和環保壓力以及糞污排放和處理壓力都很大,對環境污染很厲害。疫病防治方面,規模擴大以後,太過集中,風險很高。

  針對如何提高奶農對企業的議價能力,濟南市佳寶乳業有限公司經理趙鯤認為,當務之急是建立起第三方檢測制度,實現原奶生產的優質優價原則。「現在生鮮乳質量什麼樣,指標什麼樣,都是以乳品廠的檢驗結果為標準,奶農對定價、乳品質量話語權很小。」趙鯤說,在這樣不科學的「遊戲規則」下企業和奶農展開博弈,我國的大多數養殖戶,尤其是優秀養殖戶,將難以繼續生存。

  據介紹,紐西蘭、美國、澳大利亞等乳業已開發國家,生乳收購大多都採用分級標準。近年來,上海也探索實施生乳收購「按質論價」機制,目前已形成養殖場、乳品企業和政府主管部門三方良性互動,有效地保障了奶農利益和乳品質量安全,保障了奶價在合理的範圍。《上海市生鮮牛奶收購按質論價辦法》規定,除了重金屬、藥物殘留等強制性檢測項目外,上海還要檢測脂肪、蛋白質、微生物群、冰點、體細胞、亞硝酸鹽、抗生素、黃麴黴毒素等八大類指標,生乳的收購價格與這些指標的高低密切相關。

  專家認為,總結歐美國家的做法以及上海的試點經驗,實行「按質論價、優質優價」的生乳收購制度,能有效引導奶農提高生乳質量、保障乳品安全。因此,修訂生乳、巴氏殺菌乳、滅菌乳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加強標示管理,已是當務之急。相關監管部門可要求乳品加工企業在如實申報奶源總量的同時,申報其不同奶源的質量情況,並根據生乳質量分級的不同情況,制定相應的奶源使用計劃,以提升乳製品的安全可靠性。

  專家還建議,可借鑑台灣地區「鮮奶標章」等做法,要求加工企業在乳製品的標籤上註明奶源級別,方可進入市場銷售,確保「優質優價」的原則貫穿於生乳收購、乳製品消費等整個過程。這對於規範乳品市場、提高養殖水平,以及保護消費知情權等,都能發揮積極的作用。

        相關行業資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牛奶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更多牛奶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牛奶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