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不同於商業,又不同於工業,也不同於純服務業,在現代社會裡它屬於第三產業,具有生產加工,飲食品零售和勞動服務的綜合性。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餐飲業發展迅猛,日新月異,各種風味特色,各種經營形式,各種組織結構的餐飲企業星羅棋布,但「競爭激烈,生意難作」也成了餐飲業的「流行病」。以下內容是中國餐飲行業現狀分析:
經歷30餘年的發展與市場競爭,中國餐飲行業發展已經進入了投資主體多元化、經營業態多樣化、經營模式連鎖化和行業發展產業化的新階段。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餐飲收入累計實現收入25392億元,同比增長9%。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餐飲收入累計達到8181億元,同比下降1.8%。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中國餐飲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了解到,中國烹飪協會的數據顯示,2014年3月,限額以上餐飲企業(通常指年營收達200萬元以上的餐飲企業)收入結束持續14個月負增長,取得4.2%的增幅,並在4月繼續走暖。
但是,成本的困擾讓餐飲業陷入「看起來很美」的困境,儘管高峰期大眾餐飲排隊的人不少,可真正賺錢的企業卻不多。
通過對中國餐飲行業現狀分析,中國報告大廳了解到,儘管中國餐飲業面臨無限商機和發展潛力,但這個快速增長的行業,目前正受到落後的經營模式、參差不齊的整體素質、低水平的產業化以及行業標準缺失等四方面因素的制約,面臨以下挑戰:
第一、國際著名品牌的競爭和挑戰。
國際品牌既快又多地進入中國市場,必將給中國餐飲業帶來極大的衝擊。與國外餐飲行業標準相比,我國餐飲行業的標準、法律法規建設相對落後。長期以來,國家缺乏直接適用於餐飲業活動的行業法規。標準的不完善和缺失,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服務水平。
第二、人才流失將是中國餐飲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
外資餐飲企業,將會以各種手段、優惠條件、雄厚的資金實力、寬鬆的工作環境吸引餐飲業技術、管理、服務、文化等方面的人才。
第三、行業整體素質參差不齊,餐飲業兩極分化加劇。
主要是部分企業仍存在衛生與安全隱患。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對中國餐飲行業現狀分析得知,與國際化標準相比,我國餐飲業整體缺乏先進管理技術和標準化的運作體系。在從業人員中,低素質就業人口多,高素質人才缺乏,餐飲業職業經理人隊伍和專業培訓工作滯後。這樣的市場狀況必然導致一些不適應市場競爭的餐飲企業加速衰亡,另一些餐飲企業,由於機制靈活,則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第四、產業化程度水平低。
表現為產業結構不合理,高檔餐館數量眾多而符合大眾消費的中低檔餐館卻處於低水平發展階段,人力、物質和技術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產業技術不規範,生產技術以師傅帶徒弟的經驗為主,缺乏技術的標準化和規範化;企業生產、經營分散、封閉,沒有形成產業化規模。
第五、整體綜合服務素質仍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餐飲業從業人員的文化水平大都是初、高中程度,而進入中國的國際著名品牌餐飲公司的從業人員則文化素質普遍較高,研究能力雄厚。與現代化餐飲相比,傳統餐飲的最大特點是手工隨意性生產、單店作坊式經營和人為經驗型管理,這種經營模式與餐飲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和餐飲社會化、國際化、工業化、產業化的進程相違背。一些老字號餐飲企業,就是因為沒能改善落後的經營模式而被市場淘汰。
以上就是中國餐飲行業現狀分析的全部內容。綜上所述,廣闊的市場空間,良好的發展契機,決定了做強做大我國餐飲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地應抓住當前我國餐飲業發展勢頭迅猛的機遇,乘勢而上,充分挖掘餐飲業的發展潛力。不僅要充分認識到餐飲產業的重要性,還要在產業結構調整、布局等方面積極扶持,加快發展,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推動餐飲現代化,拉動經濟的增長。
更多餐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餐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