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運輸行業發展受阻,1-8月份中國民航總周轉量同比下降45.8%。與世界民航強國相比,在基礎設施布局、運行效率、服務品質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以下對航空運輸政策及環境分析。
2015-2019年中國民航總周轉量逐年增長,到2019年達到1293.2億噸公里,同比增長7.2%,到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航空運輸行業發展受阻,1-11月中國民航總周轉量達到717.1億噸公里,同比下降39.5%。
航空物流屬於民用航空運輸行業,國內航空運輸行業的行政主管部門和監管機構為民航局,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等法律法規對全國民用航空活動實施統一監督管理,民航局下設地區管理局依照民航局的授權,履行對各地區有關民用航空活動的監督管理職能;此外,國家發改委對於民用航空運輸行業的投資項目、國內航線票價等方面亦履行相應的管理和審批職能。我國公共航空運輸企業在開展國際及港澳台地區航空運輸業務的過程中,除應遵循上述國內民航監管要求以外,還應當遵守我國政府簽訂的相關國際公約、雙邊航空服務協議及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監管。
建設貨運安保信息化平台。以中性電子運單和物聯網貨物跟蹤等技術手段為支撐,實現對航空貨物「來源、代理、內容、位置、狀態、去向」等信息的採集、共享和風險評估,建立信息集成、資源整合的貨運安保信息管理平台。加強危險品航空運輸管理,推進危險品航空運輸安全管理體系(SMS-DG)建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優化簡化機場貨運安檢流程。研究基於安保和反恐風險的航空貨運差異化安檢方式,科學匹配安檢設施設備,科學制定配套的標準和政策,規範建立實用、高效、標準統一的貨運安檢信息管理系統,完善貨運安檢質量控制體系。新建機場按照同一安檢主體、同一信息系統、同一管理平台、同一安檢模式、同一安檢標準建設。已建成的機場推進不同安檢主體之間系統互聯、平台對接,實現模式統一、標準一致、質量互認。
進一步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對航空貨運代理安保條件前置審查,完善代理協議安保條件和安保要求,完善貨運代理企業資質認證管理,加大對持證代理企業的持續安全監管,強化安全宣傳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強化落實收運環節對違規行為和風險物品的發現及處理。
營造合規守信的運營環境。積極落實《民航行業信用管理辦法(試行)》,綜合運用背景調查、積分管理、定期通報等手段,構建航空貨運「合法規範、誠實守信」的安全氛圍。推動民航行政機關、郵政管理部門、行業協會、機場公安機關等單位建立聯合監管、統籌協調的工作機制,形成「一處違法、處處有懲」、「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綜合治理環境,積極穩妥建立基於信用管理為基礎的管制代理人、已知託運人等制度試點。
2020年,航空運輸規模不斷擴大,年運輸總周轉量達到1,700億噸公里,年均增長12.2%,全國人均乘機次數達到0.5次,經濟社會效益更加顯著,航空服務覆蓋全國89%的人口。在主要任務方面,該意見提出構建以國際樞紐機場和國內幹線機場為骨幹,支線和通勤機場為補充的國內航空網絡,加強幹線、支線銜接和支線間的連接,提高中小機場的通達性和利用率。在政策措施方面,該意見提出完善管理體制機制,鼓勵和引導外資、民營資本投資民航業;加大對民航建設和發展的投入,中央財政繼續重點支持中西部支線機場建設與運營;改善金融服務,支持民航企業上市融資、發行債券和中期票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