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造船業在完工量、新接訂單量與手持訂單量在全球都處於領先地位,其中完工量達到3143萬載重噸,新接訂單量2139萬載重噸,手持訂單量12939萬載重噸,以下是造船業行業定義及分類分析。
2017年,國際航運市場觸底反彈,新船市場保持活躍。造船業行業分析指出,我國船企緊抓市場回暖的有利時機,積極開拓市場。全年造船完工量、新船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在全球市場所占份額分別為41.9%、45.5%和44.6%,三大造船指標國際市場份額均位居世界第一。
造船業行業定義及分類分析指出,造船業是指水上交通、海洋開發和國防建設等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現代綜合性產業,也是勞動、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對機電、鋼鐵、化工、航運、海洋資源勘采等上、下游產業發展具有較強帶動作用,對促進勞動力就業、發展出口貿易和保障海防安全意義重大。
2018年1-2月份,我國新接船舶訂單量累計同比上升456.11%,增速環比上升396.02個百分點。造船完工量累計增速大幅下降。2018年1-2月份,造船完工量累計同比下降29.17%,增速環比下降50.01個百分點。民用鋼製船舶產量累計增速大幅下降。
2018年1-2月份,我國民用鋼製船舶產量累計同比下降21.69%,增速環比下降24.55個百分點。手持船舶訂單量累計增速大幅上升。2018年1-2月份,手持船舶訂單量累計同比上升0.89%,增速環比上升13.32個百分點。2018年1-2月份新接船舶訂單量累計增速大幅上升,預計船舶產量增速處於升勢。
我國造船三大指標占全球比重均有所上升。其中,造船完工量(42.4%)和手持訂單量(45.0%)仍居世界首位,但新接訂單量份額(40.4%)不及韓國(45.1%)。此外,2018年我國手持訂單量份額與上年底持平,仍為45.0%。
造船業行業定義及分類分析指出,我國散貨船、油船、貨櫃船3大主流船型整體經濟技術水平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已經具備了3大主流船型的自主開發能力,形成了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品牌船型。手持訂單中散貨船市場占有率達到國際市場的46%,居世界第一位。油船和貨櫃船的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國際市場的27%和20%,均居世界第二位。除豪華郵輪外,我國已經能夠建造大型天然氣船、大型客滾船、大型挖泥船、萬箱級貨櫃船等在內的各種高技術船舶。
2018年1月,工信部聯合六部委印發了《船舶工業深化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行動計劃(2018~2020 年)》。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李東表示,我國造船業已將中國造船業已將2012年的8000萬載重噸的產能削減至2018年底的6500萬載重噸,但仍需要削減30%以上的過剩產能,即國仍需去除約以上的過剩產能,即中國仍需去除約2000萬載重噸的產能。船舶行業全球總產能達到2億噸,但實際需求卻只有1億噸,目前韓國及日本的船舶行業削減產能幅度都超過40%。
我國造船業在經歷不斷洗牌及轉型升級的痛苦之後,其發展將更加健康有序,真正從「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的目標邁進。我國造船產業要想提升盈利能力,擴大市場競爭力,必須由低端向高端升級,目前高端船型訂單主要被日本、韓國及歐洲已開發國家奪得,高端船型領域亟待突破。以上便是造船業行業定義及分類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造船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造船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