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2014年廣東口岸進口乳製品39.2萬噸,比上年(下同)增加13.1%;價值135.2億元人民幣,增長25.1%;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噸3.4萬元,上漲10.5%。
一、2014年廣東口岸乳製品進口的主要特點
(一)月度進口量前高后低,進口均價震盪走高。2014年,廣東口岸乳製品進口呈現前高后的走勢,月度進口量自3月份以4.8萬噸創月度歷史新高后出現明顯回落,9月份開始連續4個月同比減少,12月當月進口乳製品3萬噸,同比減少30%,環比增加12.6%。與此同時,進口平均價格震盪走高,9月創出月度歷史新高,12月當月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噸3.7萬元,同比上漲6.5%,環比上漲1.4%(下圖)。
(二)一般貿易方式進口逾8成,海關特殊監管方式進口倍增。2014年,廣東口岸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乳製品32.2萬噸,增加1.7%,占同期廣東口岸乳製品進口總量的82.2%。同期,以海關特殊監管方式進口6.8萬噸,增加1.5倍,占17.2%。
(三)民營企業進口占比過半且大幅增長,外商投資企業進口減少。2014年,廣東口岸民營企業進口乳製品21.4萬噸,增加35.9%,占同期廣東口岸乳製品進口總量的54.5%;外商投資企業進口11.2萬噸,減少13%,占28.5%;國有企業進口6.7萬噸,增加9.6%,占17%。
(四)主要自紐西蘭、歐盟、美國進口,自歐盟進口大幅增長。2014年,廣東口岸自紐西蘭進口乳製品18.5萬噸,增加13.6%,占同期廣東口岸乳製品進口總量的47.2%;自歐盟進口8.4萬噸,增加30.6%,占21.5%。此外,自美國進口6.1萬噸,減少3.6%,占15.6%。
(五)奶粉進口量價齊升,乳清進口量價齊跌。2014年,廣東口岸進口奶粉21.8萬噸,增加10.9%,占同期廣東口岸乳製品進口總量的55.4%,進口均價為4.3萬元/噸,上漲14.1%。同期,進口粉狀、粒狀或其他固狀乳及奶油13.2萬噸,增加19%,占33.7%,進口均價為3.1萬元/噸,上漲14.1%;進口乳清及改性乳清6.6萬噸,減少10%,占16.7%,進口均價為0.7萬元/噸,下跌7.9%。
二、2014年廣東口岸乳製品進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國內乳品消費市場持續旺盛,供需缺口拉動進口量增加。隨著我國對計劃生育政策的放寬、中產階級的壯大和人們對高蛋白飲食的注重共同推動了國內市場對於奶粉和其他乳製品的巨大需求。數據顯示,預計2012-2016年我國城鎮嬰幼兒數量的年均增速達5.4%[1],但我國母乳餵養率卻呈下降趨勢,國家衛生計生委2014年的數據顯示,我國不足6個月的嬰兒純母乳餵養率,農村為30%,城市僅為不到16%[2]。此外,國內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導致部分乳品需求轉向國外,根據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中國的原奶供應》報告,目前國內供應和需求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按照液態奶當量計算,預計今年我國乳品供需缺口將達到17-18%[3]。
三、當前值得關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
(一)低價進口乳製品不斷衝擊國內市場,升級國內乳業產業鏈迫在眉睫。在全球奶價疲弱的背景下,低價進口乳製品正在不斷衝擊國內市場。從2014 年1月份到2014年10月份,紐西蘭進口奶粉價格從42000元/噸跌倒21000元/噸,還原成牛奶後成本約在2.2元至2.5元每公斤,遠低於目前國內的3.5元到4.5元/公斤的原奶收購價。受進口奶衝擊,自11月初以來,國內多地奶價暴跌,山東、河北等地原料奶價格普遍下降,奶企限收甚至停收生鮮乳,青海、河北、山東、廣東等地頻發散戶奶農倒奶殺牛事件[4]。目前國內大部分乳企仍以收購分散奶農原奶的方式,相對於國外全產業鏈乳品生產模式顯得十分原始,已無法應對日益開放的的奶業市場挑戰,提高國內散戶奶農集約化水平,整合升級產業鏈或為應對國際市場衝擊的有效途徑。
(三)奶粉新規推動進口奶粉行業變革。2014年5月1日,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嚴」洋奶粉新規開始執行,未經註冊的境外生產企業嬰幼兒配方乳粉不允許進口銷售。經過一輪又一輪嚴格的生產企業備案及品牌備案後,進口奶粉品牌數量大大縮減,截止2014年底已有204個進口商,255個進口品牌獲得國家質檢總局註冊備案[5]。這次整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進口奶粉產品的質量,保證奶源品質,為形成良性競爭提供了基礎,奶粉進口行業將進入優勝劣汰的發展期。
更多乳製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乳製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