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費是企業降成本的重要一環。營改增5月1日起全面實施,適度擴大財政赤字。
全面實施營改增對於中國來說是積極的、具有重大意義的稅制進步,標誌著中國將成為世界上擁有最先進的增值稅制度的國家之一。
全行業推進營改增無疑是今年最大的減稅措施。營改增試點工作自2012年1月1日啟動,到今年5月將最終完成,而改革的收尾則是一記「扣殺」。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2.1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5600億元,赤字率提高到3%。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4萬億元,地方財政赤字7800億元。安排地方專項債券4000億元,繼續發行地方政府置換債券。我國財政赤字率和政府負債率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相對較低,這樣的安排是必要的、可行的,也是安全的。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表示,「去年赤字率是2.4%,今年3%的赤字率顯示財政政策的積極程度在上升。而總體債務餘額反映的是風險指標,顯然這是控制在安全範圍之內的。
報告中指出,適度擴大財政赤字,主要用於減稅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今年將採取三項舉措:一是全面實施營改增,從5月1日起,將試點範圍擴大到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並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範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二是取消違規設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徵和歸併一批政府性基金,擴大水利建設基金等免徵範圍。三是將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免徵範圍,從小微企業擴大到所有企業和個人。實施上述政策,今年將比改革前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5000多億元。
「適度擴大財政赤字,主要用於減稅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這樣一來,企業就有更多的資金用於產品創新和轉型升級,從而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賈康表示,減稅降費也將激勵企業更積極地考慮技改投資,相比政府投資,企業投資將更有效率,生產的產品和服務也更能符合市場需求,從而全面提高供給水平,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表示,「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表明中央對實體經濟非常重視,非常關心,為企業減負的決心很大。當前一些企業稅負較重,如果通過減輕稅負讓企業輕裝上陣,一定能將更多資金投入研發,研製生產出更好產品,和國際品牌一決高下,擦亮「中國製造」這塊響噹噹的牌子。
全國政協委員、新華聯集團董事局主席傅軍認為,國家應藉助「供給側改革」的契機,全面降低企業有效稅率:首先就是降低增值稅,目前,我國增值稅率高達17%,可考慮下降5%,調整至12%;其次要降低企業所得稅,25%的所得稅對於中小微企業來說明顯偏高;還要進行財稅制度改革,加快推進營改增等稅改步伐,給企業更多的減稅減負讓利。
更多建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建築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