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衍生品創新與風險管理成為核心引擎
【正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金融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在今日召開的"2025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相關負責人指出,當前上海金融市場正通過深化開放、產品創新和風險防控三重路徑推動高質量發展。截至2025年5月,上海期貨市場已形成覆蓋主要大宗商品的風險管理網絡,金融衍生工具體系持續完善,為實體經濟注入新動能。數據顯示,鎳期貨國際化進程加速推進,液化天然氣等新品種研發取得階段性成果,金融市場服務國家戰略的安全性與效率同步提升。
上海正依託境外機構集聚和跨境融資便利優勢,加速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建設。2025年數據顯示,鎳期貨國際化方案已進入實施階段,通過吸引境外投資者參與境內交易,進一步提升了人民幣資產的國際定價權。同時,滬港通、債券通等渠道持續擴容,推動外資持有境內金融資產規模突破新高。相關負責人強調,未來將加快推出更多面向國際市場的金融產品,強化上海作為全球資本配置中心的功能定位。
在完善衍生品布局方面,2025年上海金融市場計劃新增鑄造鋁合金期貨、液化天然氣期權等創新品種,並探索長三角氣溫指數期貨等氣候相關衍生工具。數據顯示,全國性大宗商品倉單註冊登記中心已接入超百家產業企業,上期綜合業務平台年內將上線綠色低碳認證功能。通過豐富金融期貨產品矩陣,預計將覆蓋超過80%的製造業重點產業鏈,為實體企業提供更精準的價格風險管理解決方案。
面對複雜國際環境,上海正構建智能化金融風控體系。2025年數據顯示,航運指數期貨與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量同比增長37%,有效對沖了全球供應鏈波動帶來的企業經營風險。同時,金融市場通過數位化技術升級系統自主可控能力,實現跨境資金流動實時監測預警。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重點加強綠色金融、科技金融領域的風險管理工具創新,確保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總結】
2025年上海金融市場的改革路徑清晰可見:以國際化開放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以產品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需求,以智能風控築牢國家安全屏障。隨著鎳期貨等品種的全球化布局和氣溫指數期貨等新型衍生品的研發落地,上海正朝著建設全球重要金融中心的目標穩步邁進,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金融支撐。
更多金融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金融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上海市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周小全在「2025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表示,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上海金融市場能級不斷提升,上海期貨市場產品覆蓋面持續擴大,定價能力不斷提升,服務企業「走出去」功能不斷增強,在服務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金融改革開放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周小全指出,上海正進一步強化金融市場功能,支持上期所、中金所等在滬金融市場建設世界一流交易所,加快建設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更好服務國家戰略、維護國家安全。一是持續深化金融市場開放,提升國際化水平。深化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加快推出面向國際的金融產品。二是持續完善衍生品體系布局,拓展服務實體經濟廣度和深度。支持進一步豐富商品和金融期貨產品,以更齊全的產品體系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三是提升金融風險防範化解能力,維護國家戰略安全。發揮期貨市場功能,助力實體企業更好管理風險,維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支持金融市場抓住數位化、智能化、綠色化機遇,增強系統自主可控與安全運維能力。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