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年開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延續強勁發展態勢,行業內外多重因素共同驅動銷量與技術雙軌突破。政策支持疊加市場需求釋放的雙重效應下,全產業鏈正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據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3月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量達到114萬輛,同比增幅達37%,環比增長同樣顯著提升37%。今年首季累計批發量已突破286萬輛,同比增長43%,延續了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復甦勢頭。這一數據不僅反映出終端消費市場的活躍度,更印證了產業技術疊代與成本優化帶來的市場滲透率持續提升。
行業分析指出,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對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強調,將進一步激發行業創新活力。從國內市場看,置換補貼政策的延續為銷量增長提供了穩定支撐,同時新車型正通過價格下探擴大市場覆蓋範圍。預計未來三年內,中低端價位產品將推動農村及三四線城市成為重要增量來源。
海外市場方面,儘管美國因稅收抵免政策調整和供應鏈限制導致增速放緩,但其2025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歐洲市場則隨著碳排放法規趨嚴,正加速淘汰傳統燃油車,預計將成為全球第二大增長極。綜合預測顯示,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突破2000萬輛,其中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產銷國將持續引領技術標準與產業鏈建設。
伴隨終端市場需求爆發,上游電池及關鍵材料領域迎來結構性機遇。近期部分鋰電材料因供需錯配出現價格回升,疊加新技術路線(如鈉離子電池)的商業化進程加速,或將帶動行業整體利潤率改善。預計到2025年,在銷量增長與產品結構優化雙重作用下,動力電池產業鏈有望實現"量利雙升"的發展格局。
綜合來看,2024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正以技術創新與政策協同為雙引擎,在國內市場持續擴容的同時,海外市場也在政策調整中尋找新增長點。隨著全產業鏈各環節的產能優化與成本控制能力提升,行業有望在銷量增長與盈利改善共振中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更多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新能源汽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哪吒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方運舟表示,新能源汽車已至新舊更迭的「諾基亞時刻」。根據乘聯會最新數據,2024年7—8月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連續兩個月超過50%以上,這意味著購置新能源汽車的車主數量首次超越了燃油車車主數量,而且這個趨勢大機率將保持下去。(36氪)
太平洋證券研報指出,新能源汽車行業經歷了3年下行周期,目前已進入大底部階段。行業整體單位盈利水平處於歷史底部、資本開支大幅降低、產能開始出清,這些現象都顯示目前電動車產業鏈已經到達底部關鍵布局期。展望新一輪周期,智能化是電動車產品力提升的核心驅動力、新技術有望重塑競爭格局、海外市場放量將打開新周期向上空間,看好中上游大底部、下游新周期開啟將帶來新機會。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琅在#2024中國汽車論壇# 表示,過度的內卷既不利於企業自身的健康發展,更不利於整個產業生態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他指出,隨著產業快速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在全球獲得了一定的領先優勢,中國自主品牌快速成長。在給全球汽車產業帶來活力和創新的同時,但內卷也蔓延到海外,一方面加劇了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一方面只卷價格不捲服務的行為,為中國品牌海外形象造成了不利的影響。(睿見Economy)
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今日在第14屆中國汽車論壇上表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延續了良好的發展態勢,銷量達到494.4萬輛,同比增長32%,市場占有率達到35.2%,預計全年產銷有望實現1150萬輛,中國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競爭的主戰場。付炳鋒同時表示,目前,傳統企業既要進行油車的節能改造,又要發展新能源汽車企業雙線作戰,當前經營壓力持續加大,行業上下倍感焦慮,焦慮情緒非常明顯。由於新能源汽車全球化普及困難和阻力不斷顯現,傳統優勢企業電動化策略趨於保守,日系品牌比較保守;歐洲品牌雖然比較積極,但碰到的具體困難比較多。(財聯社)
7月12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以「引領新變革,共贏新未來」為主題的2024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嘉定召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發言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經把先發優勢轉化為領先優勢。付炳鋒表示,中國付出艱苦努力,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作出巨大貢獻。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銷量達到494.4萬輛。同時,中國已經成為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熱土,軟體開發應用日新月異。(上證報)
交銀國際發布研究報告稱,隨著比亞迪股份(01211)「電比油低」的時代開啟,該行預計,新能源汽車將加速代替傳統燃油車的更迭,預測今年內地新能源車的滲透率達44.6%。該行表示,下半年20萬人民幣以下的新能源車價格仍有挑戰,預計其銷量度比將提升。另相信比亞迪將占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主導地位,除此之外長城汽車(02333)新能源轉型提速,盈利有提升空間;理想汽車-W(02015)和蔚來-SW(09866)銷量環比改善,或有階段性投資機會。此外,特斯拉全自動駕駛(FSD)系統加速在中國推進,交銀國際預計,重視感知能力而相對減少對高精地圖的依賴,或是未來行業主流。
中信證券指出,市場近期對西方國家新能源汽車「政策退燒」和「小院高牆」的貿易保護做法普遍擔憂。但我們仍然看好全年新能源車市銷量和出海前景,特別是4月底推出的以舊換新政策有望明顯拉動全年銷量,我們預計板塊beta在下半年將好於上半年。長期看,我們判斷新能源汽車行業自今年起進入了為期2年左右的洗牌期,華為和小米作為最後的新入局者,也將是未來20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的最大變量。同時,海外汽車銷量的快速增長有望不斷給汽車行業盈利帶來超預期因素。行業表觀看似內卷,但技術創新和出海加速才是本質,以端到端自動駕駛、智能底盤、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在蓬勃發展,亦有望對產業鏈相關公司帶來積極催化。我們當前維持對汽車板塊強於大市的評級,重點推薦。
中信證券指出,市場近期對西方國家新能源汽車「政策退燒」和「小院高牆」的貿易保護做法普遍擔憂。但我們仍然看好全年新能源車市銷量和出海前景,特別是4月底推出的以舊換新政策有望明顯拉動全年銷量,我們預計板塊beta在下半年將好於上半年。長期看,我們判斷新能源汽車行業自今年起進入了為期2年左右的洗牌期,華為和小米作為最後的新入局者,也將是未來20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的最大變量。同時,海外汽車銷量的快速增長有望不斷給汽車行業盈利帶來超預期因素。行業表觀看似內卷,但技術創新和出海加速才是本質,以端到端自動駕駛、智能底盤、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在蓬勃發展,亦有望對產業鏈相關公司帶來積極催化。我們當前維持對汽車板塊「強於大市」的評級,重點推薦。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