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二三極體行業分析報告 >> OLED照明產業市場深度分析

OLED照明產業市場深度分析

2010-02-22 09:17:00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長期以來,日本照明市場都是由五大巨頭壟斷的,而最近卻發生著劇變。夏普於2009年7月份推出低於市場售價一半的OLED電燈,從而開始參與照明市場的競爭。照明產業以節能為關鍵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坦白的說,單從OLED電燈來看,也許是賠本的。儘管不能預測到贏利的時日,但是不能不推出自己的產品。某個大型照明廠商的高管有感於OLED電燈急劇下滑的價格與迅速增長的關注度,而發出了嘆息。
 
    2009年7月前,OLED電燈的市場價格每個不到1萬日元(約748元)。但是,夏普推出了售價4000日元(約300元)的OLED電燈,東芝照明技術將2009年3月份剛上市的OLED電燈改良之後,也降到同樣的價位。於是,三菱電機歐司朗、NEC-LIGHTING、松下、日立-LIGHTING等所有大型照明廠商都隨之相應推出了4000日元(約300元)價位的OLED電燈。在日本照明業,這一現象被稱為夏普衝擊。
 
    OLED照明市場迅速擴大
 
    隨著人們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意識不斷提升以及OLED電燈價格的大幅下滑,OLED電燈已經成為一個照明新寵,備受矚目。如果將白熾燈替換成OLED電燈,可以實現CO2減排90%.日本地球環境產業技術研究機構的茅陽一所長說:這是最簡單且有效的節能減排技術。
 
    按照東芝的推算,如果日本國內照明全部替換成OLED照明,那麼CO2將減排約52%.在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公布的日本2020年相對於1990年CO2減排25%的目標帶動之下,公眾對OLED照明的關注度將越來越高。
 
    現在日本很多電子用品商店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OLED電燈。商店中,不斷有人諮詢OLED電燈的節能效果。夏普OLED照明業務推廣中心的桃井恆浩副所長表示:從一上市開始,節能燈在電子用品商店的需求量就遠超過預期。如今,每月最少出廠20萬個。
 
    根據野村綜合研究所(NRI)的預測,全球白色OLED照明市場在2008年度的1347億日元(約100億元人民幣)的基礎上,每年平均增長37.3%,預計2012年度將達到4782億日元(約357億元人民幣)。而且,這一數值為相當保守的估計。隨著OLED產品價格的進一步下滑以及新廠商的參與,市場應該會更大。
 
    半導體產業潮流下的OLED照明
 
    以OLED電燈為敲門磚,OLED遲早會對照明業界的產業結構形成巨大的衝擊。以往,日本照明市場不足1萬億日元(約748億元人民幣),一直由五大照明巨頭壟斷。生產螢光燈需要精密的玻璃加工,需要投入巨額的生產設備,每條生產線超過100億日元(約7.48億元人民幣)。在這樣的狀況之下,新廠商幾乎沒有可能參與競爭。經銷商進貨之後,也是周期性的銷售,是一個細水長流的傳統商業模式。
 
    而OLED作為一種半導體產品,與現有的照明市場環境完全不同。就像同樣作為半導體產品的DRAM(存儲器)、液晶一樣,可能面臨快速下滑的價格與市場份額的激烈競爭。東芝照明技術OLED商品企劃部的五十嵐賢治主任說:2010年競爭會進一步加劇,還會有10%到20%的降價空間。
 
        可能會有廠商提前退出價格戰。
    雖然,OLED產品價格以每年20%的速度持續下滑。但是,業界普遍認為,OLED產品價格還會進一步下降。其原因是,除照明外,OLED用途正在不斷擴大。現在,80%到90%的OLED產品用於手機背光產品。特別是,隨著電腦、冷陰極管(CCFL)的更新換代,OLED產品的產量會進一步增加。另外,夏普於2009年11月上市的液晶電視Aquos也開始採用了OLED背光產品。
 
    另外,購買OLED模塊後,通過極其簡單的安裝電源、電路後,就可以生產照明產品了。所以,設備生產投資相對於螢光燈低數十倍。另外,韓國與台灣等海外廠商也在不斷的參與市場競爭。日本國內市場的封閉式競爭,可能一下子演變為國際競爭。
 
    目前,在新廠商的兇猛來勢之下,大型照明廠商還尚未制定OLED照明時代的戰略。NRI的前原主任說:大家普遍認為,將來OLED照明將成為主流,但是對發展速度卻很困惑。我們其實想做一些充分的準備。
 
    某個大型廠商的開發負責人說:照明廠商的銷售負責人在討論OLED照明時,都顯露了對OLED照明的敬畏感。同時,他們還是希望繼續銷售螢光燈。從白熾燈和低效螢光燈轉為生產高效螢光燈的現有生產計劃剛執行不久,在收回巨額生產設備投資之前,大部分廠商自然還是希望繼續生產螢光燈。
 
    2012年將出現OLED照明市場主導權之爭
 
    實際上,螢光燈在節能性能和價格方面已經很優秀了。雖然在一些領域,例如現有的信號燈、導向燈等已經開始全面替換成OLED照明,但在辦公室等主要照明方面,高效螢光燈依然占據主流地位。
 
    因此,最大的照明設備生產廠商--松下電工表明,將擴充高效螢光燈與OLED照明的兩個陣營,供顧客選擇。東芝照明技術也表示,目前主要還是生產螢光燈,下一步將投資OLED照明。
 
    從照明廠商紛紛轉型的原因來看,或許不能不承認OLED照明在性能方面相對於高效螢光燈確實具備更強的競爭力。預計各大照明廠商大規模轉向生產OLED照明的轉折點應該是在2012年。
 
    在耗電成本上,OLED照明的優勢顯而易見。2012年左右進一步提升OLED照明的性能之後,產品售價將進一步降低。因此,從安裝到使用的綜合成本來看,OLED照明更加便宜。另外,2015年左右,恐怕OLED照明的售價也將比螢光燈便宜。
 
    改變傳統照明產業的商務思維
 
    但是,當OLED照明發展成低價格、高性能之日,不僅將替換所有現有照明,也必然會導致照明市場萎縮。OLED照明具有4萬個小時的使用壽命。也就是,替換之後,不會有以前那樣較高的更換頻率。因此,如何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答案是:或許從日本國內封閉的市場,轉向海外市場是一條出路。
 
    可是,到目前為止還未出現成功走向海外的日本照明廠商。歐美三大照明廠商--飛利浦(荷蘭)、歐司朗(德國)、通用(美國)不僅為各個中小照明設備工廠供給電燈,甚至還與電子器材廠家、建築公司也建立了供應關係,所以日本照明廠商恐怕很難參與這些市場。
 
    但是,如果OLED照明成為主流,照明設備一體化將會得到更大的發展。飛利浦為了推進照明設備的一體化,收購了美國照明設備公司--Genlyte.這讓兼具設備與產品一體化技術優勢的日本企業看到了進軍這一市場的曙光。從OLED照明的放熱技術、螢光體控制技術等方面來看,如果要打入穩固模式運作的市場,日本企業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日本經濟產業省)。可以說,OLED電燈引發的新的競爭將是照明市場下一個霸權爭奪的敲門磚。
 
    OLED照明開始上市
 
    OLED照明被稱為新LED照明.由三菱重工與羅姆共同出資組建的Lumiotec公司(日本山形縣米澤市)研發並生產了OLED照明樣品。2009年8月份開始小批量生產,月產15×15cm面板4000~5000個。在2010年4月性能得到驗證之後,將大規模生產。
 
    針對OLED指向性太強,OLED可以實現面板整體發光--面發光,可以像螢光燈那樣實現廣範圍照明作用。另外,厚度僅為數毫米、底板如果是塑料的話還可以彎曲、幾乎不散熱等特徵,展現了其作為新一代照明的優勢。
 
    OLED在理論上可以實現200lm/W、5萬小時的使用壽命。但是,發光效率與使用壽命是魚肉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關係,同時材質的有機化合物開發難點也很多。在這一點上,美能達並未採用通常的沉積方法,他們正在研究一種類似印刷報紙那樣可連續生產的Roll-To-Roll工藝,成功之後,將會大幅降低成本與售價。
 
    當前的OLED照明並不適用於通常的照明領域。相對來說,更適合那些設計風格較獨特的建築以及特殊領域。顯色性較高、防紫外線、不散熱等特徵,使得其在對美術工藝品的照明方面受到很高評價。
 
    另一方面,OLED照明的迅速發展,使冷陰極管螢光燈(CCFL)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以往冷陰極管螢光燈可用作電腦液晶顯示器或者液晶電視的背光產品,但在背光OLED化的趨勢之下,冷陰極管螢光燈不得不開發新的用途。
 
    冷陰極管螢光燈的使用壽命也能夠達到4萬個小時,與OLED照明相當。但是亮度不如高功效Hf(高頻高效螢光燈)。但為了節約耗電,通常冷陰極管螢光燈的燈管都很細,因此更適用於緊湊型應用。
 
    為此,NEC-LIGHTING轉變了冷陰極管螢光燈照明的應用設計,設計了許多應用於寫字樓頂棚、壁面間接照明等方面的緊湊型照明產品。此外,日本Optrom也研發了採用冷陰極管螢光燈的直管型辦公室照明,可直接安裝於現有螢光燈設備中。
 

更多OLED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OLED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