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2013年中國汽車行業的亮眼表現,讓許多分析師承認之前的判斷偏於保守。尤其是自主品牌的表現更加可喜,其市場占有率達到34%。
1月14日,瑞銀證券中國證券研究主管、亞洲汽車行業研究主管侯延琨,在第十四屆瑞銀大中華研討會「2014中國汽車行業展望」媒體見面會上表示,之前對2013年下半年的增長有點判斷不足,大的方向長期來看應該是沒任何變化的,且還是比較保守的。
瑞銀預測,中國汽車行業在2014年可以實現11%的增長,其中乘用車增長12%,商用車增長10%。侯延琨認為,2013年市場需求這麼強,最主要的原因是2011和2012年兩年的銷量明顯變差,兩年平均銷量只有4%的增長,導致需求滯後;2013年的超預期銷量,就是這種需求的釋放。
侯延琨表示,從過去幾年的表現上看,自主品牌成績比較可觀,市場份額一直在上升,同時自主品牌的集中度也在明顯上升,一些小的自主品牌被淘汰,市場的競爭變得越來越良性。不過在研發投入上,中國汽車行業只有銷售額的2%-3%,而國際品牌都達到5%。
閱讀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20年中國汽車銷售行業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一個可喜的現象是,中國汽車行業在產能利用率上已經擺脫了過去幾年過剩的狀態。產能利用率明顯好轉,對整個行業的利潤有較好的影響。
另一個可喜的現象是在產品結構上,便宜車明顯變少,企業之間的競爭回歸到產品質量上。
關於電動車的問題,中國的發展速度低於預期。不僅在中國,1978年美國能源部曾經判斷,到2000年美國的電動車保有量可以達到800萬台,實際上到了2008年美國只有56000台。中國2010年估計,2015年達到50萬台,2020年要達到200萬台。但現在只有幾千台。
他認為,電動車作為國家戰略,對於能源安全、治理環境污染和促進產業升級都非常重要。最關鍵問題是沒有提供像樣的產品,性價比太低,短時間內難以對汽車工業產生衝擊。
更多商用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商用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