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乘用車領域車企官降、車市下跌一片熱鬧之時,「安靜」的商用車領域很少引人關注。但與經濟形勢更直接相關的商用車其實下滑更為慘烈,且行業不景氣的時間更長。商用車中的重卡,更是重災區。中汽協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從2014年8月到2015年6月,重卡銷量已連續下滑了11個月,目前看來7月份依然將是下滑,重卡行業之低迷引領整個商用車領域。下文是對2015年7月重卡市場分析。
2015年1-6月,重卡市場累計銷車29.22萬輛,同比下降32%,比1-5月33%的累計降幅略有縮窄。降幅收窄主要進入6月之後,重卡的降幅縮窄到30%以下,但可以看出,整個重卡市場的下滑幅度仍然十分驚人,終端市場需求的持續低迷迄今未有明顯改觀。
7月份的重卡市場,雖然降幅進一步縮窄,但回暖復甦的跡象仍未顯現。
據悉,國內重卡市場7月份共約銷售各類車輛4.1萬輛,同比下降19%,環比下降18%。從圖1可以看到,從今年1月至7月,重卡市場有四個月的月度銷量降幅超過30%(2月、3月、4月和5月);只有三個月的月度降幅在20%左右——1月份的同比降幅是22%,6月份降幅是21%,7月份的同比降幅約19%。
那麼,重卡市場從5月份到7月份的月度降幅不斷縮窄,是否意味著這個備受關注的市場開始走出低谷呢?
2014-2015年重卡市場月度走勢
重卡市場被「多座大山」壓迫
上述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更多最新重卡市場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重卡市場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
重卡市場5-7月的降幅縮窄只是表象,其主要原因並非市場回暖,而是因為去年同期的基數變小所致。去年1月到5月,由於各家重卡企業旺季備貨都如火如荼,再加上全行業對7月1日國四標準如期實施的預期而加緊儲備國三車型,因而導致去年上半年尤其是3-5月份的月度銷量走高,這一趨勢直到6、7月份才開始逐漸走「下坡路」,這也造成了去年6、7月份的月度銷量從當年旺季的7.4-10萬輛降到了5-6.4萬輛左右。
反觀2015年,宏觀經濟持續減速,製造業進入不景氣的「新常態」,物流運輸市場低迷不前,運價跌無可跌,重卡旺季市場一直不旺……「多座大山」壓迫之下,各家企業別說積極排產,不少企業連去年年底提前上牌的國三庫存車都沒有消化完,這也就造成了最近幾個月來重卡市場每月的降幅都十分驚人。到了6、7月份,由於去年同期的銷量逐月走低,因此,今年6、7月份的同比降幅,表面上來看有不小的縮窄,7月份更是降到了19%;但是,套用現在流行的一句網絡語來說就是,「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月度降幅縮窄只是同期數據基數問題,扭轉市場頹勢的根本因素並沒有得到改善。
前七月銷量仍下滑三成 正能量政策尚未生效
7個月過去,重卡市場累計銷量同比降幅只減少了1個百分點——從1-6月的31%降幅減少到1-7月的30%,市場需求情況和產銷情況仍然非常不樂觀。從圖3可以看到,重卡行業前七月銷售量共計33.65萬輛,同比下降約30%。
就經濟形勢而言,前段時間和近期四處可見的宏觀新聞都是「正能量」,比如:「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國家發改委批覆(公布)的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機場建設等大型基建項目投資規模已超8000億元。」
「截至7月1日,發改委共批覆了35個大型基建項目,投資規模達8196.2億元。具體來看,11個機場項目總投資446.89億元;8個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總投資4883.18億元;6個鐵路項目總投資2538億元;4個公路項目總投資為165.73億元,以及3個港口項目和2個航道項目等,投資規模為55.1億元和103.1億元。」
最近還有消息稱,「進入下半年,山西、四川、廣西、陝西、寧夏等地開始提速對接『一帶一路』,行動計劃投資指南等密集發布。與此同時,地方版『一帶一路』項目儲備庫也在加速籌建。業內專家表示,『一帶一路』已行至訂單驅動階段,預計下半年相關基建項目將密集開啟。」
看似利好的一系列政策,在絕大多數地區都還停留在「紙上」,距離實際落地和資金到位還相差甚遠。即使在少部分有基建項目啟動的地區,大量在用車輛(之前處於停工或者半停工)的啟動才剛剛開始,新車的購買尚需時日。
從最近的經濟數據來看,8月1日,國家統計局與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公布7月份製造業PMI為50.0%,較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剛好位於榮枯線的臨界值上,顯示出當前製造業企穩的基礎仍未穩固,亟待國家穩增長政策的進一步加碼。PMI這個直接反映實體經濟活力的指標表現尚且如此,我們還能期盼些什麼呢?
重卡市場的真正回暖,至少要等到三季度後期甚至四季度了。
更多重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重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