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正案正式通過,並將於2017年9月1日去實施。據悉,新法規定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可以選擇設立非營利或者營利性民辦學校。但是,不得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此次政策的變化必將對民辦教育市場的發展產生蝴蝶效應。那麼由近及遠,2017年的民辦教育市場又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呢?以下是宇博智業小編整理的2017年民辦教育發展四大趨勢分析.
1、修法。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法是大勢所趨,而這將影響各行各業進駐教育資本的腳步。不過,修法快慢各有好處。現在,培訓領域、培訓課外輔導對修法反映最靈敏,有些教育學校及公司已等不及,跑到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9月份,國內就有三家辦學機構提交申請。而隨著政策、法律的調整,行業中市場化程度的空間會越來越大。
2、市場規模和需求。根據宇博智業《2016-2021年中國民辦教育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統計,2015年,中國教育產業總規模是1.6萬億元,到2020年將達到3萬億元的規模。其中,2015年的國際教育市場規模,包括國際學校,遊學等國際配套項目的總規模是181億元,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1000億元。此外,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中國累計出國人數達到404.21萬,留學人數10年間增長了60倍。
此外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7月,全國民辦國際化學校總共739所,分為三類:民辦國際化學校392所,外籍學校123所,公辦學校國際班233所。其中,國際部有一個趨勢:向社會獨立法人自治的民辦國際學校進行轉型,預計未來,每年將有50所左右新的民辦國際化學校誕生。所以,市場規模在放大,3-5年會迎來行業內的大洗牌。
3、關注跨界的進駐。截至2016年7月份,半年內有31家上市公司進入教育行業,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稱要投資14億元在浙江杭州創辦國際學校;半年內成立的教育產業基金規模達到了80億元。所以,行業內這種跨界的進入趨勢越發明顯。
4、重點關注資本的驅動。剛剛接到消息,北京一所擁有國際幼兒園、國際學校的知名品牌,獲得48億元的資本投入。據宇博智業研究,目前,以教育為主營的業務或者帶有教育的上市公司,目前在A股的已達60家,包括教育內容的已經有60家。最近三年,在線教育遇冷,一些資本轉向收購實體和品牌,更加關注民辦學校和民辦幼兒園。這兩年,多家大的幼教機構引入了投資。
民辦資本發展至今已經進入從成長期到成熟期的洗牌過程,拼口碑、拼成本將是今後主旋律。不過,宇博智業預計未來3-5年,從幼教行業到中國民辦學歷教育整個領域將會有一個大的洗牌,這麼多的民辦學校,老師從哪兒來?課程體系是否完善?這些都將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所以品質將是未來競爭的核心。
當然,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變化,民辦教育市場的發展關鍵在於能否把握變化,從政策、市場環境的變化,尋得一線機遇。
更多民辦教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民辦教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