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經濟和網際網路金融衝擊下,在金融媒介多元化競爭中,銀行如果不改變將難以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和客戶的需求。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迅猛,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作為我國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銀行發展趨勢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息息相關。因此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了銀行業的快速發展。
從國際上來看,全球經濟尚未脫離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和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的結構性問題將繼續影響全球經濟復甦。從國內經濟狀況來看,經濟總體仍將處在去產能、去庫存的過程中,從投資和出口導向型的增長模式向消費和創新驅動的增長模式轉變。隨著經濟金融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我國銀行業面臨的風險形勢也日趨複雜,一方面是供給側改革將促進部分行業、企業產能出清、提質增效,但也會對銀行資產端產生一定衝擊,銀行業需要不斷提升防風險能力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服務水平;另一方面,銀行業高利潤增長的時期接近尾聲,在改革、創新和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銀行業自身發展轉型的任務更為艱巨。
在銀行的利息收入增長普遍乏力,淨利潤的穩定主要依賴非利息收入的快速增長的情況下,銀行業將呈現淨利息收入占比持續下降、非利息收入占比持續上升的趨勢。在利率下行的環境下,各銀行通過業務聯動、產品創新、渠道創新、協同發展等途徑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另外,隨著商業銀行向輕資本模式的轉型及不斷深化集團內協同效應,以代理、私人銀行及資產託管為代表的代理及管理類業務將呈現較為突出的發展勢頭。
信息科技不斷發展以及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為傳統銀行業帶來新的挑戰與機遇。網際網路金融注重客戶體驗、善於運用信息技術的特點。傳統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重視客戶全方位數據特別是非結構化數據的收集,並據此分析和挖掘客戶習慣,預測客戶行為,有效進行客戶細分,提高業務營銷和風險控制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同時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用專業化的金融服務增強用戶黏性。客戶需求已部僅限於快捷的貸款,更包括結算、理財、諮詢等在內的金融服務,未來銀行業應滿足這些金融需求,同時打造線上線下服務的一體化。
目前我國服務大型機構的體系比較完備,但在服務小微和「三農」領域存在明顯的不足。在農村金融政策頻出的支持下,銀行在「三農」領域的布局也正加速推進。預計未來銀行業將跟隨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綠色化、精品化的發展趨勢,以規模種養農戶、農機大戶及國家示範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為重點,積極增加信貸投入,提供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投資理財、外匯結算、農戶便捷交易等綜合服務,以此為新增長點。
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的階段的同時,傳統的銀行盈利模式已不可持續,銀行業也被推到了轉型的風口浪尖上。因此銀行發展趨勢在政策的推動下,不少銀行在積極挖掘已有市場與客戶的同時,也在開拓新的市場。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興起,信息技術和其他新興技術的應用不僅能極大的解放傳統銀行服務過程中的低價值、重複性操作工作,各種散落的數據也將重新被識別、收集、整合和挖掘分析,為大力發展農村金融提供了新的可能,
更多銀行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銀行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