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車是一種組裝行業而不是一個製造行業,一直成為業內外關注的焦點。我國客車行業結構性顯著,市場步入穩健增長時期,滲透率已達24%,高的性價比是購買者的主要選擇。以下是客車行業分析。
我國汽車市場進入穩健增長期,預計未來5年有望維持3%-5%增長。2017年全年我國乘用車銷量為2471.83萬輛,同比增長1.4%,較2016年同期累計銷量增速(狹義乘用車15.3%)有較大回落。隨著汽車在城鎮家庭的逐漸普及,汽車行業已基本告別2000-2010年十年高速增長期,轉而進入穩健增長時期。長期來看,我國汽車保有量提升空間仍然極為廣闊。目前我國汽車普及度與已開發國家相比差距仍然巨大,同期美國千人汽車保有量在800輛以上,日韓也已達到350輛以上,而我國仍然不到150輛水平,長期仍具備翻倍空間。
客車行業分析,客車是指乘坐9人以上(包括駕駛員座位在內),一般具有方形車廂,用於載運乘客及其隨身行李的商用車,這類車型主要用於公共運輸和團體運輸使用。
我國客車投建項目區域主要分布在16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廣東省新建客車項目為7個,在2017年居全國之首;其次是江蘇、江西、浙江,以6個客車項目數並列第二;陝西省2017年新建客車項目數量為4個,居第三位。
客車行業屬於弱周期行業,一定程度上受國家政策的影響。2005-2014年十年間,中國客車行業處於穩健增長的狀態,年均複合增速約10% ,其中2009-2011三年經歷了高速增長,主要是2008年國家」四萬億「 刺激政策下的大量基建投資導致的,2009年中國新建公路、改建公路產能分別增長43%、18%,公路建設完善下,客車需求在2010年前後得到集中釋放(2010 年客車銷量增長25%)。2014年以後,國內客車銷量增速轉負,市場容量接近飽和,2017年中國客車銷售53.92萬輛,同比減少9.9% ,2018年1-10月客車銷量同比減少6.7% 。筆者認為,中國客車市場黃金髮展階段(2009-2014年)已過,未來客車市場主要增長來源於「電動化、全球化、高端化」轉型。
客車行業結構性顯著,非新能源客車銷量小幅下滑,新能源客車維持較高增長,成為客車行業主要增量來源。客車市場增量主要來自新能源客車。2017年新能源客車銷量11.8萬輛,三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25.2%,非新能源客車銷量43.6萬輛,同比下滑17.7%。新能源客車銷量占客車總銷量的比重從2013年的1.9%快速上升至2017年的21.7%。
新能源政策是客車行業走向最關鍵因素。客車行業分析,2017年11月27日,交通運輸部發布《關於全面深入推進綠色交通發展的意見》中提出,交通運輸行業2020年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數量要達到60萬輛。2018年1月21日,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再次在行業論壇上重點強調了這一發展目標,交通運輸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已經在2017年底提前實現「十三五」期間30萬輛目標,下一步的推廣目標是到2020年達到60萬輛。
未來,客車企業最關鍵的兩個重點是:1、客戶管理,2、配件管理。由於購買客車的客戶都是比較專業的,更多是一些個性化的要求,這類客戶雖然很難用標準化的產品進行滿足,但是一旦很好的滿足了其要求,有助於客戶粘性的形成,因此客戶管理非常重要,很重要的是對各種客戶信息的分類管理,還有就是售後的服務體系的建立。配件管理由於客車的特點,帶來的問題就是零散,因此不論是生產中的配件需求還是售後服務的零配件需求都是對整個物流體系的考驗。
綜上所述,我國客車產量由高速增長進入平穩增長階段,體現在總體增速放緩和結構轉型升級兩方面。未來,新能源客車市場將一直是政策調控的重地,更是競爭最為激烈的主戰場。未來,新能源客車將持續突破滲透率較低的東北、西北、西南等全國市場。以上便是客車行業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客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客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