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17日,27家A股房地產企業發布了2018年全年業績預告,預喜比例為55.56%,行業分化明顯。部分龍頭公司淨利潤總額和業績增長率處於高位,部分公司房地產業務停滯不前,甚至經營不善虧損嚴重,逐漸剝離房地產主業轉型其他行業。同時,2018年以來,第一梯隊房企銷售勢頭較好,部分龍頭公司前11月份銷售業績遠超去年全年。從拿地情況看,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第一梯隊企業拿地情況相對強勢,但樓面價格均值下滑幅度較大。
部分龍頭公司淨利潤總額和增長率均表現亮眼。其中,榮盛發展預計2018年全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約69.13億元至80.65億元,同比增長20%至40%。對於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公司表示,可結算項目增加,結算收入及利潤較上年同期有大幅增長。
從公告情況看,金融去槓桿影響融資成本、房地產行業調控趨嚴、A股市場波動使得證券投資失利等成為影響上市公司業績的主要因素。以大名城為例,公司預計2018年全年淨利潤可能大幅下降,主要系受本年金融去槓桿化及資本市場波動影響,公司金控板塊中租賃業務壞帳上升,撥備計提較上年大幅增加;證券投資損失導致經營虧損。
ST新光預計2018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38億元至1.78億元,同比下滑89.84%至86.89%。公司表示,受房地產市場波動的影響,公司房地產業務淨利潤同比下降。公司仍在努力爭取完成業績承諾。
此外,企業內部策略調整也是影響業績的一大因素。以世聯行為例,公司預計2018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約7.03億元至10.04億元,同比下滑30%至0%。對於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公司表示,交易服務業務結算進度受市場宏觀政策的影響,確認的收入下降影響當期利潤;公寓管理業務運營規模持續擴大,運營前期帳面虧損預計增加;世聯空間本年新增運營項目尚處於爬坡期,預計增加當期虧損。
以碧桂園為例,公司日前公布2018年前11月未經審核運營數據,連同合營及聯營公司,碧桂園共實現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約4897.4億元,同比增長29.52%;歸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建築面積約524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2.31%。相比前10月份銷售額同比增長34.91%,增速略微放緩。
有的企業前11月份銷售業績已經超過去年全年,並逼近今年全年銷售目標。以中國恆大為例,前11月份集團物業累計合約銷售金額約達5352.1億元,累計合約銷售面積及銷售均價分別約為5088.4萬平方米及每平方米1.05萬元。2017年全年,中國恆大共實現合約銷售額5009.6億元,累計合約銷售面積5029.9萬平方米。2018年銷售目標為5500億元。
龍頭公司拿地情況依然積極。數據顯示,2018年前11月份,萬科以1250億元拿地金額位居榜首,碧桂園則以1200億元排名第二,保利以926億元位列第三位,排名前十位的企業1-11月拿地總金額達7609億元,占前五十位企業的42.7%。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企業拿地樓面價相比去年下降明顯。報告顯示,2018年1-11月,在銷售額前一百位的房企中,超過半數樓面價相比2017年同期下降;銷售額前十位的房企中,僅融創中國、保利發展、中海地產3家房企相比去年略有上漲,部分公司平均樓面價降幅逼近20%。
更多房地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房地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