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總額增速總體尚未回正,分別以3.24萬億元和3.33萬億元,同比降0.7%和11.4%。但梳理前兩月數據發現,3月當月,進出口降幅有所回緩。其中,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內需推動進口表現較好,以2.4%的同比增速暫時回正。
從市場看,對東協出口增長2.4%,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下降1.8%,分別好於整體出口增速13.8和9.6個百分點。對美國、歐盟、日本等傳統市場出口分別下降23.6%、14.2%、14.1%。
從出口看,3月出口降幅比前2月降幅收窄,是因為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加速,疫情期間的積壓訂單得以履行。但隨著疫情在全球,尤其是在主要出口市場——歐美及東協蔓延,我國出口壓力正在從供給側轉向需求側,預計第二季度的出口可能仍會受到衝擊。
從主要產品看,集成電路、醫療器械出口增速分別高於整體23.3、10.2個百分點。服裝、鞋靴、家具等產品出口受到較大衝擊,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降幅深於整體3.9個百分點。
目前,我國進口總額為內需主導。受疫情影響,全球供給對未來我國進口增速仍有約束。在預期全球供應鏈短期收緊的情況下,部分企業或將增加短期進口規模。
在過去的半個月間,我國國常會曾3次提及穩外貿相關舉措。例如,4月7日國常會推出增設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支持加工貿易等系列舉措,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3月24日國常會提出,針對外需訂單萎縮態勢,支持企業網上洽談、網上辦展,主動抓訂單、促合作等。
隨著我國產業競爭力不斷增強,我國產品技術複雜度逐步提升,外貿競爭優勢也將從成本優勢向技術優勢方向轉變。」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透露,「我們要看到隨著疫情蔓延得到控制,各國經濟秩序逐步恢復,後期產品需求將快速增長。」
更多貿易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貿易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