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於市場出清的優勝劣汰,大疫之下餐飲業危如累卵。2020年一季度,國內餐飲類企業註銷2.8萬家,僅3月份就達1.2萬家,平均每小時關閉16家。餐飲門店復工數據指出,2月份為25%,3月份達77%,預計6月份,熬過疫情重創的店鋪復工率將超九成。
餐飲設備展側重後端設施設備技術的運維支持,中國特許加盟展側重前端連鎖開店,打造了一場餐飲業上下游全產業鏈的盛宴。2萬平米的展館內,既有數百個以餐飲為主的加盟品牌,還有形形色色的餐飲設備技術供應企業,涵蓋食材處理、冷鏈物流、移動支付、營銷體驗解決方案等餐飲後端服務的多個方面。
與單店運營相比,連鎖餐飲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可以通過集成化、統一化的管理,形成規模優勢用更低的成本,導入更先進的技術、設備、系統等,提高運營效率。在展會現場,大多數設備技術展商提供的解決方案以當前最為熱門的節能、環保、高效和智能化體驗為主,比如餐飲ERP管理系統、智慧節能變頻空調設備、智能照明解決方案等。除此之外,參展企業還願意為餐飲品牌管理者提供定製化的整體解決方案。
近年隨著主力消費人群的年輕化,餐飲業也呈現出年輕化趨勢,這一點在廣州表現尤為明顯,傳統的粵式酒樓在裝修風格、菜品上都有了很大變化,出現了工業風、創意菜等等新風向。這次盟享加中國特許加盟展·廣州站現場也體現了這一趨勢,便當、炒飯、爆米花、三角燒、分子冰淇淋、炒栗子、鍋盔等小而美的餐飲品牌成為展商主流,且大多投資額在10-50萬區間,輕資產、小品類,易上手,充分適應市場快速變化的新節奏。
飛速發展的餐飲業仍在吸引眾多創業者入場,但創業成功本就是小機率事件。據行業數據,國內餐飲店平均壽命不到1年半,2017年新增的311萬家餐飲店中,2018年倒閉了285萬家,占比超9成。
這種行業的新陳代謝,做設備回收的人感受很深。疫情這段時間,業內人士確實收了不少設備,但根本不夠賣。每年都有大量的餐館關門,他們的倒閉是零散、無聲的,「關店潮」只是提前且集中地將問題暴露了,必然對應的「開店潮」也只是時間問題。
2019年,我國餐飲收入規模達4.67萬億元。以1978年為基點,突破第一個萬億歷時28年;從3萬億到4萬億,只用了3年,且仍在以10%左右的速度遞增。
在非標準化特徵如此明顯的餐飲業,標準化反而是大勢所趨。越做越大的餐飲企業都有共同特徵:潛心提高客戶體驗。炒作、營銷、靠各種『玩法』開的店,只是借了餐飲的名頭,消費者也就看個熱鬧。大公司都是靠長期戰略致勝的,一些大型餐飲集團早就在布局私域流量,開發自己的小程序,主動培養消費者線上點餐,提前做了用戶線上化。為門店做基礎建設,建立了初級的供應鏈,發展到現在,不僅可以給很多餐飲門店做供應,也控制了門店的品質和成本,這也是餐飲業能經受住疫情風波的法寶之一。預計2020年餐飲市場規模有望突破五萬億元,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註定這一天的到來不會太慢。
更多餐飲設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餐飲設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