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報、2021年一季報披露進入加速階段,業績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就近期大盤震盪中,不少一季度業績超預期的個股獲得資金關注,短期出現明顯漲幅。
有分析人士指出,近期市場在持續反彈後出現震盪,低迷的成交量難以讓大盤出現趨勢性行情。考慮到資金對成長性的關注度,建議投資者逢低關注一季度超市場預期的板塊及個股。就目前披露數據來看,醫藥、家電、通信等板塊業績表現搶眼。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逐漸復甦,人口總量持續增長以及社會老齡化程度的提高,全球醫藥市場規模保持平穩增長。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興醫藥市場,國內醫藥生產增速要高於整個工業增速。
但是由於藥品註冊標準提高、一致性評價、臨床試驗成本提高等因素使企業研發支出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醫保控費常態化,帶量採購重構仿製藥格局,使行業增速承壓。創新成果突出的企業具有相對優勢。
2020 年一季度,受到新冠疫情爆發影響,醫藥企業不同程度延遲開工,停工停產、運輸受阻、物流管制與人員交通限制等情況對藥企的經營帶來了明顯影響。行業整體的營業收入和盈利均出現較大幅度下滑。但疫情的影響只是短期的,不會改變行業長期的發展趨勢。長期來看,受益於「消費升級+創新」主旋律,醫藥行業將重回增長趨勢。
醫藥行業供需兩端仍有發力空間,行業成長性巨大。從需求端來看,中國擁有龐大的消費人群,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們維護健康意識進一步提升,有利於打開市場空間。
從供給端來看, 我國的醫療服務供給仍然相對不足,在分級診療方面也有待邁出實質性的步伐。網際網路醫療的發展能夠普惠更多的患者,有機會讓中國在數字健康和數據診療時代形成全球範圍內的相對優勢。
醫藥醫療行業細分領域眾多,產業特徵和產品屬性各異,造成企業的「個性化」非常明顯。產業鏈結構方面,上游即指原料藥,包括化學原料藥和中藥原料。中游包括製劑、醫療器械和醫藥商業,其中製劑又包括化學製劑、中成藥和生物製品。醫藥商業包括藥品經銷、醫藥零售和器械流通。下游即指醫療服務,包括各種醫院、諮詢服務、體檢、養老等領域。
產業鏈上游原料藥產業鏈重要性日益凸顯,疫情打開國內成長空間。從全球需求端來看,下游製劑需求增加驅動全球原料藥市場規模穩步提升。
新冠疫情成為短期供給短缺原料藥行業上漲的催化劑,疫情導致海外供給不足,海外訂單向國內轉移。隨著印度等原料藥生產國疫情發酵,國內核心原料藥企業或將加速優勢的積累,在主流特色原料藥品種上搶占市場份額。
在之前的大盤迴調中,醫藥板塊出現回調。有分析認為,周期板塊輪動、海外疫情出現拐點、以及醫藥前期漲幅較大,估值並不便宜是回調主因。
因此,醫藥板塊出現回調與基本面無關,基本面良好依然是醫藥板塊最重要的關注點,在估值得到一定消化後,值得長期重點配置。再從業績角度來看,已披露一季度業績預告的醫藥股集體報喜,無一下滑。二級市場上,近幾日醫藥股集體反彈,部分業績超預期的個股出現超額收益。
更多醫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