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鋰電池作為重要的能源產品,其出口需求持續增長。然而,鋰電池屬於危險貨物,出口前需經過嚴格的安全檢驗和包裝鑑定,這對企業的物流效率提出了挑戰。為應對這一難題,海關部門推出了一系列便利化檢驗監管措施,幫助企業實現高效通關,同時確保運輸安全。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鋰電池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近日,一家上海企業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提交了鋰電池出口申請,當天下午便收到了海關審批的電子證書。這一高效流程得益于海關推出的出口鋰電池危險運輸包裝便利化檢驗監管措施。對於船期臨近的鋰電池貨物,海關實現了「當日申請、當日檢驗、當日出證」,極大縮短了企業的等待時間。
鋰電池作為聯合國《關於危險貨物運輸的建議書》中規定的第9類危險貨物,出口前必須通過包裝使用鑑定,以確保國際運輸安全。為支持「新三樣」商品的高效出口,海關部門制定了專門的便利化檢驗監管方案,為企業提供更快捷的服務。
該企業自主研發的油田設備專用鋰電池組,憑藉高能量密度和極端環境適應能力,成為中東沙漠、北海極地、南美濕地等嚴苛油田作業環境中的「能源心臟」。隨著海外業務的不斷拓展,企業鋰電池出口量持續增長,每月出口量接近千組。
為滿足企業的出口需求,海關部門積極指導企業規範使用包裝,確保包裝檢驗合格率。同時,推行「預約查驗+嵌入監管」模式,根據生產周期預先確定查驗時間,實現現場檢驗與電池出口的無縫銜接。此外,海關還開闢了鋰電池通關綠色通道,對緊急訂單實施「隨報隨檢」,進一步提升了通關效率。
企業物流負責人表示,以往需要提前3天預約海關現場包裝檢驗,現在最快可實現當天預約、當天檢驗。隨著海關危包證「雲簽發」功能的落地,企業只需通過線上操作即可完成證書的下載和申領,大幅縮短了提交資料和領取證書的時間。
據統計,便利化措施實施後,企業鋰電池出口物流效率提升了40%,預計每年可節約物流成本超百萬元。這一成果不僅體現了海關部門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努力,也為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提升效率的同時,海關部門始終將安全作為底線。通過將危險貨物包裝使用鑑定流程由「串聯」改為「並聯」,不僅加快了鋰電池的出口效率,還確保了包裝檢驗的嚴格性。今年以來,該企業鋰電池包裝檢驗合格率提升至100%,充分體現了海關在效率與安全之間的平衡。
海關部門通過一系列便利化檢驗監管措施,為鋰電池出口企業提供了高效、安全的通關服務。從「當日申請、當日出證」到「預約查驗+嵌入監管」,再到「雲簽發」功能的落地,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企業的物流效率,還降低了運營成本。據統計,2025年一季度,上海市鋰電池出口額達76.6億元,充分展現了便利化措施對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未來,隨著海關改革的深入推進,鋰電池出口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更多鋰電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鋰電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