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美伊核談判進展、地緣局勢反覆及供需預期調整,國際原油市場近期呈現劇烈波動。WTI與布倫特期貨單日最大跌幅均超4%,隨後又因宏觀數據與供應端消息反彈近2%。這種高波動性反映出當前油市在多重因素交織下的脆弱平衡狀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油價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川普表示與伊朗已接近達成協議,引發市場對供應增加的擔憂,導致油價周四早盤暴跌。儘管隨後因俄烏談判進展及美國經濟數據支撐部分回彈,但地緣局勢的不確定性仍將持續影響交易情緒。數據顯示,WTI期貨當日收跌2.42%至61.62美元/桶,布倫特同步下跌2.36%,而SC原油更受人民幣升值與國內需求疲軟拖累,跌幅達3.53%。
國際能源機構最新報告指出,2025年全球石油供應將超出需求增長約72萬桶/日,主要因OPEC+產量上調及美國頁岩油前景修正。儘管非經合組織國家需求支撐全年消費至1.039億桶/日,但庫存累積壓力已顯現。報告同時顯示,4月全球原油產量同比增加130萬桶/日,其中非OPEC+產油國貢獻顯著。
美聯儲主席關於加息路徑的表態疊加關稅政策變化,進一步放大了油價震盪幅度。SC期貨較外盤價差收縮超1.5美元,既反映人民幣匯率走強對沖效應,也暴露國內煉廠加工利潤下滑抑制需求的事實。這種內外盤分化可能通過產業鏈傳導影響全球定價體系。
新加坡燃料油庫存連續三周下降至1939萬桶,顯示區域供需結構調整仍在進行中。高硫與低硫燃料油現貨差價走勢分化,疊加巴西等國套利船貨流入亞洲,加劇了局部市場的價格波動。這種結構性變化或將成為下半年油市的重要變量。
總結來看,當前油價處於地緣政治、宏觀經濟及供需基本面的多重博弈中心。短期看,美伊協議進展與俄烏衝突走向仍是主導因素;中長期則需關注OPEC+增產能力、美國頁岩油投資意願以及中國需求復甦節奏。庫存累積預期與結構性供應變化可能推動市場進入震盪築底階段,但任何地緣突發事件都可能引發新一輪波動行情。交易者需密切關注供需平衡表調整及宏觀政策動向,在高波動環境中把握關鍵轉折點。
更多油價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油價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