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為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央網信辦於2025年5月正式啟動為期兩個月的專項治理行動。此次行動聚焦打擊網絡空間針對企業的惡意行為,重點清理虛假信息、敲詐勒索及侵權內容,旨在構建更健康、透明的營商網絡環境,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網絡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專項行動將集中整治四類涉企網絡亂象。首先針對惡意抹黑企業行為,包括捏造產品質量問題、虛構經營困境、組織"水軍"發布負面內容等。特別指出以測評名義進行的商業利益輸送行為,以及通過篡改企業標識侮辱品牌形象的行為均屬重點打擊範圍。
第二類整治對象是網絡敲詐勒索行為。例如發布虛假信息後以刪除為名索取費用,假借輿論監督要挾企業支付所謂"公關費",或在企業關鍵節點散布負面內容迫使合作等手段均被明令禁止。此類行為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損害商業信任體系。
專項行動第三階段聚焦惡意營銷亂象。包括集中傳播企業負面信息唱衰發展前景、歪曲解讀財務數據或新聞報導、翻炒舊聞蹭熱點等行為將被重點整治。要求平台建立更嚴格的商業內容審核機制,防止流量經濟異化為損害企業的工具。
第四類問題直指企業信息泄露及身份盜用現象。包括假冒企業家身份發布虛假言論、利用地域歧視性言論攻擊個人、非法拍攝直播干擾經營等行為均被納入治理範疇。特別強調保護企業家隱私,禁止以"打假維權"為名擾亂正常生產活動。
長效監管機制:平台需完善內容審核與舉報體系
中央網信辦要求各網站平台對照整治重點,完善涉企信息管理流程。包括優化熱搜熱榜的內容把關、加強財經類帳號資質審核、升級侵權舉報專區功能等具體措施。同時建立快速響應機制,確保企業投訴得到及時處理,提升維權效率與滿意度。
結語:構建清朗網絡空間的制度性突破
此次專項行動通過系統治理網絡"黑嘴"生態鏈,不僅回應了市場主體對公平競爭環境的核心訴求,更體現了國家以法治思維優化營商環境的決心。預計通過兩個月集中整治,將有效遏制涉企網絡侵權亂象,推動形成尊重企業、保護創新的良性網絡生態,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註:本文內容綜合自中央網信辦公布的專項行動部署要求及相關政策解讀)
更多網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網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