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國奶粉行業在人口結構變化和消費信心調整的雙重影響下呈現複雜態勢。頭部企業中國飛鶴髮布的業績預警顯示,其1-6月收益預計同比減少約8%-10%,淨利潤降幅達37%以上,引發資本市場劇烈反應,股價單日最大跌幅超18%。這一現象折射出行業面臨的短期壓力與長期轉型需求,同時也揭示了政策刺激、產品創新及渠道策略對奶粉市場格局的關鍵影響。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奶粉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嬰配粉市場規模同比降幅收窄至約1%,主要受益於新生兒數量小幅回升。但2025年生育補貼政策的密集出台尚未完全轉化為終端需求,疊加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上升,導致頭部企業面臨增收壓力。以中國飛鶴為例,其上半年收益預計為91-93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01億元下降約8%-10%,淨利潤也從19億元降至10-12億元。行業分析師指出,出生人口波動仍是核心變量——2025年市場規模預計同比微降1.2%,但二段奶粉需求因2024年新生兒基數回升而有所支撐。
業績下滑背後是企業主動應對市場變化的策略。中國飛鶴在公告中強調,收益下降主因包括向消費者提供生育補貼(涉及資金約12億元)、強化「鮮萃活性營養」戰略下的庫存管理(降低嬰配粉渠道庫存)以及政府補助減少和資產減值計提。這種多維度調整體現了行業轉型特徵:一方面通過政策協同刺激需求端;另一方面加速供應鏈優化,確保產品新鮮度與市場競爭力。值得注意的是,飛鶴的超高端產品線(如星飛帆系列)仍保持增長動力,其占嬰配粉收入比例持續提升,顯示消費者對差異化產品的偏好未減。
儘管短期承壓,企業正通過資本運作穩定市場預期。中國飛鶴宣布將動用不少於10億元回購股份(用於未來出售或員工激勵),並計劃派發2025年度股息不低於20億元,延續其高分紅傳統(2024年分紅率達76%)。行業觀察指出,奶粉企業正通過「內生調整+政策借力」雙軌策略應對挑戰:一方面利用生育補貼等政策擴大消費群體觸達;另一方面以研發投入鞏固品牌護城河。例如,飛鶴持續加碼功能營養業務及星媽平台建設,推動從嬰配粉向家庭健康解決方案延伸。
當前行業呈現「總量趨穩、結構分化」特徵。2025年政策密集期可能加速落後產能出清,而頭部企業憑藉研發優勢和渠道韌性有望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數據顯示,儘管短期業績承壓,飛鶴仍維持約19%的市占率(2024年數據),其新鮮奶源與精準配方體系構成差異化壁壘。未來3-5年內,奶粉行業或將進入以「出生人口質量提升」為核心的第二增長曲線,功能性產品、跨境供應鏈整合及數位化營銷或成關鍵賽道。
總結
當前中國奶粉市場正處於周期性調整與結構性轉型的交匯點:短期看,出生率波動和消費信心修復仍存不確定性;長期而言,政策支持疊加企業戰略升級將推動行業向高質量發展。頭部企業的主動策略調整(如庫存管理、生育補貼投入)既是應對挑戰之舉,也為行業探索可持續路徑提供了範本。隨著2025年生育激勵措施的深化落地及產品創新的持續加碼,奶粉市場有望在波動中積蓄增長動能,最終實現供需兩端的動態平衡。
更多奶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奶粉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