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宏觀經濟環境與地緣政治因素交織影響下,2025年油脂市場呈現出複雜多變的競爭格局。棕櫚油、菜籽油及大豆油等主要品類的價格走勢分化顯著:國內宏觀情緒回暖疊加印度進口需求激增帶動棕櫚油反彈,而菜系因國際供應端政策擾動表現偏弱。本文基於產業鏈上下游數據與國際貿易動態,系統梳理當前油脂市場的競爭態勢及其未來發展趨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油脂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馬來西亞6月棕櫚油產量環比下降幅度高於歷史平均水平,其中沙巴州受降水影響減產最為明顯。同期印尼棕櫚油出口關稅從143美元/噸降至137美元/噸,導致馬印精煉棕櫚油價差縮小至7.5美元/噸(前周2.5美元/噸),但仍低於歷史均值22.2美元/噸。印度因港口擁堵及洗船行為加劇,6月進口量顯著下滑,但高頻數據顯示7月需求可能回升,截至7月14日其豆棕價差仍維持在70美元/噸以上高位。
澳洲菜籽供應消息擾動市場預期,部分舊聞重提引發對遠期進口的猜測。儘管國內油廠傳出採購加拿大8月船期菜籽的消息,但政策層面關於雜質及轉基因問題的最終裁決尚未明朗,這為菜系價格增添了不確定性。國際方面,德國與烏克蘭菜籽價格因收割季壓力走弱,較加拿大同類產品價差擴大,歐洲供應端的競爭態勢進一步凸顯。
國內油脂消費呈現季節性特徵偏離現象:6月馬來西亞棕櫚油表觀消費量逆勢升至40萬噸以上,推測主要因企業將毛棕加工為其他品類以應對出口關稅調整。7月工作日增加推動產量環比增長預期,但印度進口激增可能部分抵消供給壓力。生物柴油領域需求分化顯著——美國因豆油價反彈導致摻混利潤惡化,而歐洲RME(再生菜籽油)價格低迷抑制產能利用率,中國UCO(廢食用油)出口仍保持高位。
截至2025年7月11日,國際油脂FOB價格顯示阿根廷豆油與印尼毛棕價差收窄至43美元/噸,顯著低於歷史均值119美元/噸;南北美大豆及菜籽價格周度下跌,德國菜籽跌幅最大。國內現貨市場中,豆油、棕櫚油價差走弱而菜油基差穩定,反映結構性供需錯配。庫存數據顯示油脂整體去庫進程放緩,但底部支撐較強。
當前油脂市場缺乏持續上漲的核心驅動:宏觀情緒回暖帶來的反彈動力受限於供應端潛在增長(如馬棕7月增產預期),而菜系受政策風險壓制。印度進口激增可能階段性提振需求,但需關注印尼8月關稅調整對出口競爭的擾動。長期看,全球油脂供應鏈正經歷結構性重塑——生物燃料政策、地緣政治及氣候因素將持續影響價格波動與區域貿易流向。
總結
2025年油脂市場在供應端增產壓力與需求端政策不確定性之間維持動態平衡。棕櫚油受益於主要消費國階段性補庫,菜系則受制於國際供應擾動與國內准入政策的雙重考驗。未來價格走勢需重點關注印尼出口關稅調整、澳洲菜籽進口放行進展以及生物柴油政策對原料競爭的影響。儘管短期波動加劇,但全球油脂供需基本面已形成底部支撐,長期趨勢或呈現區間震盪中的結構性分化。
更多油脂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油脂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