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全球儲能裝機容量在2023年突破237GW,中國以超過45%的占比成為全球最大市場。據最新統計,2025年上半年中國新增儲能項目達86.5GWh,同比增長142%,其中AI賦能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滲透率已超30%。在這一背景下,頭部企業正加速通過技術融合推動行業變革。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儲能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截至2025年6月,中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量達71.8GW,較2024年底增長38%。在政策驅動下,預計到2025年末將突破100GW目標。值得關注的是,AI技術正深度滲透至儲能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機器學習優化電池健康度預測精度提升至92%,能量調度效率提高18%-25%。隨著電力市場化交易規模擴大,具備智能決策能力的儲能系統已成為電網調峰、電價套利的關鍵基礎設施。
第四範式與海博思創宣布成立的合資公司能量晶體科技有限公司(暫定名),將以電力交易領域為切入點。雙方整合各自優勢:一方提供Agent+世界模型、機器學習平台等核心算法;另一方貢獻覆蓋儲能系統全生命周期的技術積澱。這種技術協同直接瞄準兩大痛點——如何通過AI實現儲能資產價值最大化,以及如何在複雜電價機制下優化充放電策略。
根據協議框架,第四範式將持有合資公司19%的股份,其財務數據不納入合併範圍。這種"輕資產+技術授權"的合作模式,既確保了初始投入可控,又為後續場景拓展預留空間。初期合作重點包括開發儲能電站智能運營平台、區域電力交易AI決策系統等產品,並計劃在2025年底前完成首個省級電網調頻項目的試點落地。
當前國際市場對智慧儲能解決方案需求旺盛,預計到2030年亞太地區將占據全球60%的儲能服務市場。此次合作不僅通過AI技術提升儲能系統循環壽命15%-20%,更在商業模式上實現突破——將儲能設備從單一物理資產轉化為具備自主決策能力的"數字能源管家"。這種創新模式或將重塑全球儲能產業生態,推動行業向標準化、智能化和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隨著合資公司正式運營,中國企業在儲能技術領域的競爭維度已從硬體製造轉向軟硬一體化解決方案比拼。通過AI算法與工程實踐的深度融合,不僅能夠解決當前儲能系統利用率不足(平均低於60%)等現實問題,更將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供關鍵支撐。當儲能資產開始具備"思考能力"時,能源革命的下一程已清晰可見——以中國創新為樣本的技術路徑,正在重新定義全球能源轉型的速度與邊界。
更多儲能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儲能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