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海關總署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製造業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國製造業持續展現強勁增長勢頭。在智能化轉型與全球化競爭的雙重驅動下,核心領域如工業機器人產銷量屢創新高,出口規模躍居世界前列。數據顯示,今年1-6月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達49.8萬台,同比增長35.6%;同期出口額同比激增61.5%,凸顯製造業升級與國際競爭力的顯著提升。這一趨勢背後,是技術突破、市場需求擴張及產業鏈協同發展的綜合成果。
2025年以來,國內製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邁進的步伐持續加快。上半年工業機器人產量突破49.8萬台,較去年同期增長超三分之一。這一數據反映了兩大核心驅動力:其一是新能源汽車、家電等消費品需求激增帶來的產線升級需求;其二是政策推動下,企業加速實施智能化改造的主動選擇。例如某國產機器人製造商通過技術疊代,僅用四年時間將年銷量從1.6萬台提升至預計2萬台北上,印證了市場對自動化設備的旺盛需求。
中國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競爭力正從國內市場向全球延伸。2024年我國出口份額已升至世界第二位,2025年上半年延續強勁態勢,同比增長61.5%。這一成績源於核心技術的突破與產業鏈協同創新——某企業通過聯合研發攻克齒輪輪系傳動技術瓶頸後,其產品不僅應用於比亞迪等國內頭部車企產線,更成功進入義大利瑪莎拉蒂等國際品牌供應鏈。數據顯示,僅噴塗機器人一項,某龍頭企業6月即完成100餘台海外交付。
以安徽蕪湖為例,本地機器人企業與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形成緊密合作網絡。某汽車零配件廠商通過採購國產搬運機器人替代進口設備,綜合成本降低超40%的同時,還帶動了本地供應鏈的協同發展。這種「研發-生產-應用」閉環模式,使區域製造業集群效率顯著提升:數據顯示,在蕪湖等地,工業機器人本地化配套率已達75%,較2019年提高近30個百分點。
著眼長期發展,製造業企業正通過技術疊代鞏固競爭優勢。某頭部企業在建的「機器人超級工廠」項目預計投產後產能將達10萬台/年,並探索「機器人造機器人」的生產模式。這種智能化製造體系不僅可提升產品良率至98%以上,更將推動行業標準升級——據測算,到2025年底國內工業機器人密度有望突破450台/萬名工人,超越部分已開發國家水平。
展望
當前中國製造業正處於量質齊升的關鍵階段。通過技術創新、市場拓展與產業鏈協同的三維驅動,核心裝備領域正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隨著超級工廠建設提速和出口優勢擴大,預計到2025年底工業機器人全年產量將突破100萬台大關,全球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攀升至30%以上。這場由智能製造引領的轉型升級,不僅重塑了中國製造業的競爭版圖,更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新動能。
更多製造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製造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