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覆蓋長三角10城惠及超百萬戶外工作者,八年公益累計發放低溫飲品逾千萬支
隨著三伏天的持續炙烤,全國多地發布高溫紅色預警。作為民族乳企標杆,光明乳業在2025年夏季再次啟動"夏日送清涼"公益行動,通過設立城市補給站、創新產品供給體系等舉措,將產業資源與社會責任深度融合。這一延續八年的實踐不僅展現了重點企業在極端天氣下的應急響應能力,更折射出我國乳業產業鏈從生產端向服務端延伸的轉型趨勢。
在持續高溫預警下,光明乳業聯合上海市紅十字會等機構,在長三角地區設立覆蓋10個城市的公益補給站。通過精準布局外灘執勤崗亭、地鐵志願者服務站等關鍵節點,形成日均供應2萬支低溫飲品的立體化保障體系。數據顯示,自項目啟動以來已累計發放鹽水棒冰、果味冰品等產品超千萬支,受益人群從環衛工人、外賣騎手擴展至社區民警、紅十字志願者等全類型戶外工作者,服務版圖覆蓋上海全部行政區及江蘇、浙江重點城市。
今年項目在物資配置上凸顯行業技術優勢。除傳統鹽水棒冰外,企業研發含17%真實橙汁的果味系列產品,通過電解質補充與維生素強化實現營養需求覆蓋。冷鏈物流網絡的優化確保補給站冰櫃全天候運轉,在長寧區新涇鎮站點,冰品日均周轉率達98%,形成"即時取用-快速補貨"的智能供應閉環。這種將產業鏈能力轉化為公益效能的做法,體現了乳業企業在產品創新與社會責任間的協同效應。
自2018年啟動以來,項目合作單位已擴展至5家,志願者團隊規模增長6倍達到近百人。通過建立"站點運營-需求反饋-產品研發"的良性循環機制,光明乳業將公益行動轉化為企業與城市治理的連接紐帶。在江蘇、浙江等省份,補給站網絡正與當地應急管理體系深度對接,探索極端天氣下的常態化保障模式。這種持續八年且仍在拓展的服務體系,印證了重點乳企在構建城市韌性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作為擁有114年歷史的民族品牌,光明乳業通過"夏日送清涼"項目,在產業布局中植入社會價值基因。從單一產品供應到系統性服務網絡建設,其實踐為行業提供了兼具溫度與精度的社會責任範本。隨著低溫冷鏈技術疊代與公益模式創新,未來這種以乳品企業為核心的保障體系,或將成為城市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支撐力量。
更多乳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乳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