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光伏行業加速轉型的背景下,鈞達股份憑藉專業化電池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在複雜的價格競爭環境中實現海外業務翻倍增長。隨著全球能源安全戰略升級和本土化製造浪潮推進,中國光伏電池出口量同比激增43.13%,成為破解產業鏈結構性矛盾的關鍵突破口。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電池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2025年全球主要經濟體加速光伏產業鏈本土化進程,美國已形成超50GW組件產能,歐洲提出30GW本土製造目標,印度名義產能更突破100GW。然而電池環節因高技術門檻成為各國產業化的關鍵短板——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光伏組件出口同比下降5.37%,而光伏電池出口量卻逆勢增長43.13%至41.48GW,印證了海外對高效電池的剛性需求。
鈞達股份通過技術輸出與本土合作模式切入這一市場缺口,海外銷售占比從2024年的23.9%躍升至52%,驗證了專業化電池廠商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不可替代性。其在土耳其共建的高效電池項目及阿曼產能布局計劃,不僅緩解國內階段性過剩壓力,更通過技術輸出強化區域市場份額。
鈞達股份上半年實現電池平均量產轉化效率提升0.2%以上,單瓦非矽成本下降約20%,關鍵技術指標持續領跑行業。其研發體系構建的"三代並行"模式成效顯著:中試階段TBC電池效率較主流N型產品提升1-1.5個百分點,與外部合作的鈣鈦礦疊層電池實驗室效率已達32.08%。
這些技術突破契合政策導向——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明確要求治理低價競爭、推動落後產能退出。當行業進入"拼技術"階段,鈞達股份憑藉N型技術儲備在產品溢價能力上建立顯著優勢,其研發體系的疊代速度為應對下一輪技術升級周期奠定基礎。
2025年5月,鈞達股份成功登陸港交所成為光伏行業首家"A+H"上市公司,募資12.9億港元專項用于海外產能建設及研發中心升級。這一融資動作呼應了國家發改委《價格法修正草案》對有序競爭的規範要求,在強化資本實力的同時,通過國際資本市場規則提升全球化運營韌性。
當前全球光伏電池市場呈現鮮明分化:歐美傳統市場需求穩定增長,中東、非洲、印度等新興市場因能源轉型提速形成新增長極。鈞達股份以技術輸出替代單純出口,既規避貿易壁壘風險,又在高附加值環節構建競爭護城河。其海外收入19億元(同比+116.15%)的亮眼表現,印證了本土化戰略與政策紅利的共振效應。
經歷近兩年產能出清後,光伏產業鏈價格逐步企穩。鈞達股份上半年承壓前行的背後,是行業集中度提升帶來的結構性機遇。隨著《價格法》對"低於成本價銷售"的約束落地,以及各國本土化政策對技術門檻的要求升級,專業化電池廠商將率先受益於市場秩序重構。
2025年光伏產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向質量躍遷的關鍵轉型期。鈞達股份通過精準卡位海外電池缺口、持續強化N型技術壁壘,並藉助資本國際化布局,已構築起穿越周期的穩健增長邏輯。在政策引導行業"反內卷"與新興市場爆發雙重驅動下,其作為專業化電池龍頭的價值釋放空間將進一步打開——當全球光伏裝機需求突破400GW大關時,中國高端電池產能的戰略價值將得到更充分顯現。
更多電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