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全球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動力電池技術創新進入關鍵階段。截至2025年8月,固態電池技術突破性進展引發行業高度關注,多家頭部企業加速推進中試線驗證,預計未來三年內將實現大規模量產。本文結合當前重點企業的戰略布局及產業鏈動態,解析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中的核心工藝變革與市場機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電池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固態電池生產工藝的顛覆性創新直接重塑了動力電池製造邏輯。相較於傳統液態鋰電池,全固態電池在電極製備和電解質材料環節更依賴干法工藝,這使得前段工序的價值占比顯著提升。當前,頭部企業在干法混合、干法塗布設備上的投資增速已超過行業平均水平,部分企業通過自主研發或聯合供應商實現技術突破,為後續量產奠定基礎。
在電池製造的中段環節,固態電池採用「疊片+極片膠框印刷+等靜壓」組合工藝替代傳統卷繞技術,並取消注液工序。這一變化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還降低了材料浪費成本。據行業數據顯示,採用疊片工藝的產線設備價值較傳統卷繞產線提高約15%-20%。
後段環節因高壓化成工藝需求激增,重點企業正逐步升級檢測與封裝設備以適應更高電壓環境。例如,部分企業在化成工序中引入智能化溫控系統,使單機設備成本提升近30%,但良品率同步提高8個百分點以上。
隨著固態電池技術逐步成熟,下游車企與儲能領域需求呈現指數級增長態勢。預計2025-2027年全球固態電池裝機量將從15GWh躍升至80GWh,帶動相關設備市場規模突破300億元。當前,電池設備頭部企業已通過技術疊代搶占先機:前段干法設備廠商訂單同比增長超60%,中後段高壓化成設備交付周期延長至12個月以上。
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的加速,正推動動力電池產業鏈進入價值重構階段。從工藝革新到降本路徑的落地,重點企業依託技術儲備與產能布局占據競爭高地;而設備環節憑藉高附加值特性,成為產業鏈中最先受益的細分領域。隨著2025年多條中試線驗證完成,固態電池規模化量產即將開啟,其對新能源汽車、儲能等下游場景的滲透率提升將重塑全球電池產業格局。
更多電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