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消費升級與政策監管雙重驅動下,中國奶粉行業正經歷結構性調整。頭部企業通過全產業鏈布局鞏固優勢地位,而細分領域如羊奶粉、特殊醫學用途奶粉成為新增長焦點。作為老牌乳企代表的宜品乳業,在衝刺IPO之際展現出典型行業特徵:主營業務面臨增長壓力的同時,新興業務板塊釋放潛力信號。這家創建於1956年的企業,正通過資本運作應對市場變局,其發展軌跡折射出當前奶粉行業的轉型陣痛與戰略機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奶粉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2-2024年宜品營收從14.02億元增至17.62億元,但淨利率持續走低(16.2%→9.8%),2025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驟降42%,至5668.8萬元。這一"增收不增利"現象反映行業普遍困境:原材料成本攀升、渠道費用激增及產品同質化競爭加劇。嬰幼兒配方羊奶粉作為核心業務(占營收58.6%),其毛利率雖保持59.6%高位,但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近兩成,暴露市場萎縮風險。
傳統牛奶粉企業加速布局羊奶粉賽道形成擠壓效應,頭部品牌通過技術升級推出小分子蛋白產品,直接衝擊細分市場份額。行業數據顯示,2024年羊奶粉零售額增速已降至個位數,存量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業務(簡稱"特醫奶粉")成為宜品發展新引擎。該板塊收入從2022年2400萬元躍升至2024年2.19億元,三年複合增長率超200%,2025年上半年貢獻1.3億元營收,占比較兩年前提升至16.1%。憑藉70%以上的毛利率(遠高於整體水平),特醫奶粉正重塑企業盈利結構。
然而行業集中度極高,2024年前五大品牌占據90.8%市場份額。宜品雖以4.5%本土品牌第二名躋身前五,但與頭部企業仍存在數量級差距。隨著國家對特殊食品註冊制的嚴格實施,未來三年將有更多合規產品進入市場,賽道競爭或將進一步分化。
宜品構建了覆蓋"牧場-研發-生產-檢測-銷售"的完整產業鏈體系,在黑龍江、山東擁有自有奶源基地,並建成九大生產基地。這種垂直整合模式在品質控制和成本管控上形成優勢,但內部治理問題仍存隱憂:2025年8月自查顯示存在社保繳納不規範、勞務派遣比例超標等問題。
營銷投入與研發資源的失衡更為突出。近三年銷售費用從2.4億元增至4.3億元(占比升至24.5%),而研發費用持續壓縮(2024年僅占營收0.45%)。這種重渠道輕創新的策略,可能削弱企業長期技術壁壘構建能力。
面對人口紅利消退和消費需求升級,奶粉企業的突圍方向愈發清晰:一是通過強化特醫食品等高附加值品類提升盈利空間;二是深化全產業鏈數位化轉型降本增效;三是加速國際化布局分散風險。宜品的IPO進程既是融資需求也是戰略選擇,能否在資本助力下突破管理瓶頸、優化業務結構,將決定其能否把握行業整合機遇。
當前奶粉市場呈現"兩極分化"態勢:基礎產品陷入價格戰泥潭,而功能性細分領域持續擴容。投資者需重點關注企業技術儲備、渠道掌控力及合規經營能力。對於宜品而言,如何平衡短期業績壓力與長期創新投入,將成為資本市場檢驗其投資價值的關鍵指標。
2025年的奶粉行業正處於關鍵轉型期,傳統業務增長放緩倒逼企業向細分領域突破。宜品的上市之路既反映了頭部乳企藉助資本力量應對挑戰的戰略選擇,也暴露了行業中普遍存在的盈利難題和管理風險。隨著監管政策趨嚴與消費者需求升級,未來三年將見證新一輪市場洗牌。對於投資者而言,在關注企業短期財務表現的同時,更需評估其在研發創新、合規經營及產業鏈協同等方面構築的競爭護城河深度。
更多奶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奶粉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