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進入2025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玻璃產業呈現顯著復甦跡象。隨著主要產品價格回升至成本線以上,企業盈利空間擴大,疊加四季度新增產能計劃密集落地,行業正迎來結構性調整窗口期。本文通過梳理當前市場動態與數據,揭示未來3-5年玻璃行業的核心發展邏輯。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玻璃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截至9月底,國內2.0mm單層鍍膜玻璃價格最高觸及14元/平方米,較6月低點累計上漲超20%。這一關鍵指標的持續上行標誌著市場供需關係改善,尤其是建築節能改造需求和光伏組件配套需求形成雙重支撐。數據顯示,該規格產品單價突破13元/平方米後,行業平均成本線(約11.5-12元區間)已被顯著超越,多數企業實現單平方米盈利超1.5元,扭轉了此前長達半年的虧損局面。
價格回暖直接刺激生產端積極性回升。據行業監測數據顯示,第四季度計劃點火的玻璃窯爐日熔量預計達到5000噸,較三季度環比增長約35%。值得注意的是,除新建生產線外,此前因虧損而採取"堵口保窯"措施的產線復產比例也大幅提升。這種產能釋放節奏既反映企業對市場需求復甦的信心,也預示著未來6-12個月行業競爭格局可能加劇。
在當前價格水平下,玻璃企業的盈利窗口期取決於兩方面:一是原材料(如純鹼、石英砂)採購成本能否維持低位;二是鍍膜工藝等深加工技術的疊代速度。隨著光伏建築一體化(BIPV)政策逐步落地,具備低輻射塗層(Low-E)和高透光率技術儲備的企業將在高端市場獲得超額收益。
1. 產能結構性優化:傳統浮法玻璃產線將加速淘汰,光伏玻璃與超薄電子玻璃的產能占比預計從當前的28%提升至40%以上;
2. 綠色生產強制化:碳排放交易機制全面覆蓋後,單位能耗超過行業均值15%的企業可能面臨年均數千萬元的額外成本壓力;
3. 區域市場分化加劇:中西部光伏基地建設帶動西北地區玻璃產能向新能源產業集聚,而東部沿海將強化深加工環節優勢。
更多玻璃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玻璃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