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玻璃期貨市場劇烈波動引發關注。 7月28日數據顯示,玻璃、純鹼期貨主力合約在近期交易中呈現顯著下跌態勢,其中玻璃夜盤跌幅達7.58%,反映出市場對供需格局變化的敏感反應。在此背景下,玻璃行業重點企業動態及未來發展趨勢成為市場焦點,本文結合最新數據與政策導向展開分析。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玻璃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截至2025年7月24日,國內浮法玻璃在產生產線達220條,日熔量15.77萬噸,行業產能利用率為81.56%。儘管近期終端房地產市場需求疲軟,但期現商和貿易商補庫行為推動庫存從企業端向中下游轉移,重點監測省份生產企業庫存降至5334萬重量箱,環比下降4.05%,去庫速度有所加快。玻璃行業正經歷產能優化與需求結構調整的雙重壓力,重點企業在產線維持、技術升級等方面的戰略布局將直接影響未來市場格局。
作為玻璃生產的核心原料,純鹼當前周度產量維持72萬~75萬噸高位,而下游需求端表現疲軟。光伏玻璃在產日熔量下降至87.7萬噸,浮法玻璃需求穩定於15.8萬噸附近,輕鹼需求亦穩中略降。供應過剩導致純鹼總庫存持續攀升,截至2025年7月24日,上游企業庫存達186萬噸,交割庫庫存約30萬噸,庫存壓力顯著增加。這種供強需弱的格局直接傳導至玻璃產業鏈,制約了成本端對價格的支撐能力。
7月24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玻璃工業大氣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加速了高污染、高耗能產線淘汰進程。同時,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的「以推進城市更新為重要抓手」政策方向,標誌著玻璃需求結構將從新建住宅為主轉向城市更新領域。重點企業需加快綠色轉型與技術升級,例如通過低輻射鍍膜玻璃(Low-E)等節能產品的研發推廣,滿足建築節能改造需求,這將成為未來行業競爭的關鍵分水嶺。
短期內,純鹼新增產能超200萬噸且下半年計劃釋放350萬噸,而玻璃下游光伏領域需求存在下降預期,疊加當前浮法玻璃庫存仍處歷史高位(約309萬噸),預計價格仍將面臨下行壓力。但從中長期看,在城市更新政策推動下,若消費旺季去庫速度超預期,則可能為玻璃價格打開上行空間。重點企業需平衡短期產能調整與長期戰略布局,例如通過期現結合管理庫存風險,並加速向高端建築、光伏領域延伸產業鏈。
2025年玻璃行業正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 在供需兩端壓力與政策紅利並存的背景下,重點企業的技術疊代速度與市場響應能力將決定其在新一輪洗牌中的地位。短期價格波動反映市場對基本面修復的謹慎預期,而中長期需求結構優化與環保政策深化則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明確方向。未來玻璃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綠色轉型將成為突破當前困局的核心路徑。
更多玻璃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玻璃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