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全球玻璃產業正面臨需求波動與政策調整的雙重考驗。截至2025年8月,浮法玻璃均價較去年同期下跌28%,行業整體利潤率承壓至歷史低位。與此同時,企業通過技術升級和產能優化策略積極應對市場變化,例如信義玻璃上半年汽車玻璃業務毛利率提升至54.5%。本文結合最新行業數據與政策環境,解析玻璃產業的短期挑戰及長期轉型方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玻璃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1-6月浮法玻璃含稅均價降至1,329元/噸,同比下滑28%,主要受建築需求疲軟拖累。行業數據顯示,上半年浮法玻璃業務營收同比下降16.4%至54億元,毛利率跌至17.8%的歷史低位。政策層面,環保監管趨嚴或增加高污染燃料生產成本,推動行業加速淘汰落後產能。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初,已有超過30條浮法產線啟動冷修計劃以調節供需平衡。
在建築市場低迷的背景下,深加工玻璃成為企業盈利的重要支撐點。信義玻璃上半年汽車玻璃業務營收同比增長10.6%至33億元,毛利率同比提升5個百分點,主要得益於ADAS智能玻璃與Solar-X光伏車窗等高端產品的推廣。公司規劃2025年將汽車玻璃產能提升16%,並計劃通過差異化產品結構優化進一步提高高附加值產品占比。
面對行業下行壓力,頭部企業加速布局海外生產基地以分散風險。信義玻璃預計2025年浮法玻璃有效產能將同比增長11%,主要增量來自印尼兩條新產線的投產。此外,公司通過技術升級提升差異化產品產量占比,上半年此類產品生產比例同比提高2.67個百分點,有效緩解均價下跌帶來的利潤壓力。
當前"反內卷"趨勢下,玻璃行業正經歷從價格競爭向價值創造的轉型。環保政策或通過限制高污染燃料使用間接抬升行業門檻,推動產能集中度提升。據市場測算,若全面推行天然氣替代傳統燃料,浮法玻璃單位成本將增加約15%,加速中小廠商退出。同時,深加工玻璃在光伏建築一體化(BIPV)等新興領域的應用拓展,為行業開闢第二增長曲線。
2025年玻璃產業面臨短期需求疲軟與長期結構轉型的雙重挑戰。浮法玻璃業務雖受成本壓力逼近盈虧平衡線,但政策調控有望重塑行業生態;汽車與深加工玻璃憑藉技術壁壘持續釋放盈利潛力。隨著印尼產能落地及高附加值產品滲透率提升,企業可通過差異化競爭對沖周期波動風險。未來需重點關注竣工需求回暖節奏、冷修產線復產進度以及環保政策執行力度,這些因素將共同決定2026年行業復甦斜率。
更多玻璃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玻璃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